第1449章 贾老爷
然而统计司在本土没有完善的情报网络和遍布各地的情报人员,该从哪儿下手呢?求助锦衣卫肯定是不成的,谭不明下达的命令是秘密调查,如果能动用锦衣卫,又何必去求皇帝给统计司松绑呢。
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统计司在本土是没有情报网,可拜当年王大头的先见之明所赐,在京城、广州、松江府、马尼拉等几个重要城市很早就建立了情报点。虽然距离兰州很远,也不一定就得不到真实情报。
为什么呢?两个字,批文!
军工厂不是食品加工厂,从原料到产品再到人员使用都必须接受相关部门的严格审核和领导。身处千里之外,如果办点什么事全要北京、兰州两头跑,那黄花菜都凉了。
驻京办事处并不是后世的独创,古代就有了。实际上不光像兵工厂这样的特殊企业要在京城设立专门机构,时刻聆听上级部门的教诲,各个布政使司、各大商会甚至大家族,都在京城以各种名义设立了类似的机构。
在集权制度下,想做大做强富贵长久,除了人脉、能力、机会,还得紧跟决策层。有道是近水楼台先得月,早一步得知政策变化,多揣摩圣意,及时与中枢同步调、同方向,才能不成为撼树的蚍蜉、挡车的螳螂!
那驻京办在京城都干点啥呢?一件事,使足劲儿往能最先掌握朝廷动向的人身边凑,然后瞪大了眼、伸长了耳朵,记住看到、听到的每个字儿,再开动脑筋分析揣摩,把结果尽快传给东家、家主、上官等等。
但朝廷官员和皇帝身边的人也不是傻子,不可能随便散播皇帝说过啥、朝廷要干啥,想从他们嘴里掏出真话,必须拉近关系、经常走动,从一言一行之中把金子淘出来。
经常登堂入室会招来非议,去衙门里闲聊更不合适,于是京城中大大小小的酒楼就成了最佳社交场所。哪儿的规模大、档次高、服务周到、私密性好,哪家的生意就会好。
西域楼就是招待应酬场所的首选地之一,除了异域风情的食物和舞娘之外,完全封闭式还互相独立的雅间、东南西北六个门才是最具吸引力的。
在这里宴请重要客人,不光有拿得出手的菜品和美女,还可以进行比较私密的谈话。不担心隔墙有耳,更不用担心被同僚或者不想见的人撞上,随时随地都可以从任何一道门离开,四通八达!
当初设计这些道道儿的真是个人才,几乎把所有方面都考虑到了,还很彻底的解决了。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在这么多人性化设计的背后,却藏着最不人性化的核心。
只要统计司高层想,任何人的任何言行都会被一字不落的记录下来。如果发现了特殊情况,饭局还没散,雅间外可能已经站满锦衣卫或者宪兵了。
“把六月份至今的记录都送到司里去,重点记录三楼听雨轩的谈话。庞管事,你不用等在这里,回到岗位上盯着。如果听筒效果不好,随时想办法进入听雨轩调整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