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个名字 作品

第1451章 偏门

知道了巨大的差距,除了羡慕嫉妒之外,奋起直追之情不禁油然而生。可那些跨洋贸易的大买卖不光需要本钱,还得有足够的知识和人脉。想从头学也不是不能,但太耗费时间了,以自己这把年纪怕是来不及。不光自己来不及,下一代同样够呛。几个儿子连同侄子小时候顶多上过几天私塾,待到景阳皇帝推行新学时早就过了读书的年龄。孙子辈的倒是赶上好时候了,可惜年岁太小,短时间内还上不了台面主持家业。

等孙子们长大成人?那是绝对来不及的。即便没人教导,贾镒徽也知道此一时彼一时的道理。

要不是当初自己力排众议、倾家荡产抓住了建兵工厂的机会,现在拿着钱也没地方找这么好的买卖了。赚钱的机会总是没有想挣钱的人多,赶不上这一波,下一波什么时候还有就很难讲了。

所以坚决不能等,必须争分夺秒的抓住大好时机,拼了命的钻营发展。先把家业做大,给孙子们打下坚实的基础,等他们长大之后才有可能更上一层楼。

可踏踏实实做实业投入太大、积累太慢,搞远洋贸易又不具备条件,还没有破釜沉舟拼死一搏出海经营种植园的魄力,该怎么快速发展呢?

这时候就要讨论人脉的优势了!只要认识的人足够多,总能从中发掘出各种机会。这不,在一次去宁波府采购日本硫磺时,老客户带来了两位当地富商,杯觥交错间就聊起了生意经。

其中一名王姓商人在得知贾家在兰州府有兵工厂后顿时热情多了几分,并在酒宴之后执意做东,又去当地最有名的花船上流连了一宿。

第二天醒来,他才神神秘秘的道出了原委,要给贾镒徽指出条挣大钱的门道。两个字,走私!四个字,走私军械!

大明帝国的特产很多,从传统的瓷器、丝绸、茶叶到后来的可可粉、鲸油、钟表、玻璃、机械、棉毛纺织品。再加上这些年新兴的橡胶、薄荷、化肥、染料、燃料油、药品,每样都是蝎子拉屎独一份,在海外的价格和销路都很坚挺。

但这些常规产品从刚一面世起就被有眼光的大商户盯上了,等他们经营了一段时间、缕清了各处环节之后,外人就很难再插足了,只能加入进去赚点辛苦钱,大肥肉肯定吃不上。

想吃大肥肉就得去皇家学院每年举办的拍卖会上购买专利权,从一种新产品的建厂、大规模生产,到打开销路、积累大客户开始干,一步步的慢慢来。

短则一年半载、长则三五年都是不挣钱甚至赔钱的铺垫期,只有把这些环节都捋顺了才能进入收获期。

可是这种投资一般人玩不动,一户两户的大商人同样玩不动。视规模大小和产值高低,需要好几家甚至十好几家大商人联合起来才有可能做到。

所以不能光看着人家挣钱时的风光,也得算算他们投入时的心悸。那可真是用银子硬生生砸出来的,稍不留意就可能血本无归。贾镒徽的家族这些年虽然凭借兵工厂挣了不少银子,还入股了几座矿山、油田和加工厂,但距离玩大宗海外贸易还有不小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