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7章 孤军·错误·孤城(第2页)
其实他的心里面也清楚的很,之所以这么说,也只不过抱着那么一点希望罢了——万一呢?万一元朝军队虽然截断了汴梁的起义军和周边地区的联系,但是还没能彻底截断起义军的粮草运输呢?
【在至正十八年,龙凤十年,刘福通打下汴梁,并且迁都于此的时候,红巾军起义的浪潮达到了一个高峰,形势一片大好;但是到了至正十九年,也就是龙凤五年的时候,情况却发生了变化。】
【北伐出征的起义军未能达到战前的目的,在战略上也没能真正给元朝此时的军队力量带来什么致命性打击,因此,反过来被元朝军队抓住了机会,韩宋政权开始由盛转衰。】
【当然,造成这样的结果,其中的原因也很多:比如,起义军没能集中力量消灭元朝朝廷此刻倚重非常的察罕帖木儿等人带领的地主武装,反而选择早早开始北伐,过早地分散了自身的兵力,让自己在这方面落入了下风;】
【比如,起义军这一场北伐远征,全都处在分散作战的状态,各自独立自行作战,互相之间没有配合,整体上也没有统一指挥,刘福通也没有做到进行一个统一规划和指挥;】
【再比如,不管是因为自身的军纪问题,还是本来的作战习惯的原因,大部分起义军都是一种流动作战的状态,攻而不守,打下一个地方后并不注意巩固这一片地区,也不想着建立成新的根据地……】
【等等等等。】
【总之,此时,汴梁几乎变成了一座孤城。】
【五月,察罕帖木儿做好准备,亲自带领大军前往汴梁,抵达了虎牢关。】
刘邦点点头,这些问题确实是韩宋切实存在的问题,也是非常严重的问题。
当然,这种问题也不只是韩宋这个起义军身上存在,在之前的故事中的很多起义军身上同样存在。
可见有时候,成功的人虽然各有特点,但是还是要做到一些基本的成果的——比如,有着对战局时机的准确把控,有着对天下大局的全盘认识,有着对麾下军队的掌控力,有着对建设和治理方面的认识和能力……
起义军首领的个人性情和特点当然并不相同,但他们最终如果能够成功,那么一定是要能够做到这些条件的。
如果对大局无法把握,那就会看不清什么时候该干什么,应该大举出兵的时候选择了防守或者小规模作战,应该集中兵力的时候选择了分散进攻……或许当时看起来挺不错,但是实际上确实错失关键时机。
而如果不能做到对麾下军队的掌控力,那更是一个笑话,打天下打天下,结果手底下的军队都不能完全掌控,那还打个什么天下?
就算是一个王朝开始腐烂败坏,那也基本上是从王朝中期开始的,在之前,虽然也不可能免得了贪污腐败这种事情,但至少也都还有个度——换言之,连打天下这么一个最关键的应该对下面比较有控制力的时候,都不能控制军队,那又谈何建立王朝?
喜欢历史直播: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请大家收藏:()历史直播: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