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6章 打击·潘元绍·烈女(第2页)
【而这七名姬妾,按照相关说法,那都是出身良家的女子,没有名字,只有姓氏,段氏、程氏、翟氏、徐氏、罗氏、彭氏、卞氏,按照相关记载,在听到了潘元绍的话之后,当天,就全都选择了自尽,然后潘元绍把她们火化后埋葬在了后院之中。】
【不过,按理来说,潘元绍的说法是,“如果我发生不测”,换言之,如果城破了,张士诚这边完蛋了,那么“你们最好选择自尽”,可这七名姬妾却直接在七月五日当天自尽了,距离平州城城破、张士诚完蛋还有差不多两个月的时间。】
【那么,这七人到底为什么就这么自尽了呢?】
【后来对此有两种说法。】
【一种是说,这七名姬妾都是“烈女”,表示“主君遇妾厚,妾终无二心,请及君时死以报,毋令君疑也”,所以,直接选择了当天自尽,即对潘元绍有情有义毫不畏死,而潘元绍根本没想到自己的姬妾竟然是这样的反应……】
【其实这是非常符合后来的朝代对于烈女的宣传和褒扬的。】
【而另一种说法就是,这七人其实根本不是什么自尽,而是被潘元绍杀了。】
【这种说法的根据,在于对潘元绍此人人品的分析上,在和潘元绍同时期的一名诗人曾经描写过潘元绍的事迹,具体什么事迹?是他把自己的一名姓苏的姬妾斩下头颅还把透露展示给别人看……】
【因此,这一种说法认为,以潘元绍此人的德行,根本不可能真的有人心甘情愿愿意早早地为他自尽,一定是潘元绍自己觉得情况不太妙了,所以先行一步杀了自己的七名姬妾。】
【前面一种说法,是诞生于和潘元绍一同在张士诚麾下效力的张羽所着《七姬权厝志》,是受潘元绍所托而作。】
【后面一种说法,除了证据来自于诗人杨维桢外,持有观点的人则是杨慎、王世贞等人。】
赵匡胤神情扭曲了那么几个瞬间。
他当然不是在乎这什么烈女不烈女,也不是在乎这七个姬妾到底是怎么死的,是主动赴死心甘情愿,还是被逼自尽,亦或者是直接被人杀死……这对他而言根本不重要。
他在意的是,这个潘元绍,他他娘的竟然是他老赵家的后人!
还是他亲弟弟的后人!
这虽然传到大宋后期,他亲弟弟的血脉距离皇室中央就已经相当遥远了,毕竟一代一代开枝散叶下来,这种本来就是旁支的血脉只能变得越发边缘而不可能靠近。
不论是北宋还是南宋,皇位上的都不是他这个最小的弟弟的血脉,只是他或者赵光义两人的血脉——赵廷美的后人,怎么可能还是宗室近枝呢?
但非要说的话,赵廷美的后人,那也是实打实的大宋主枝了,比起那些同族的亲戚们,他们兄弟三人的后人当然还是正儿八经的主枝。
而就这样的主枝后代,在后来,竟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