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7章 赵宋后人·真假(第2页)
甚至你都不需要立刻投降朱元璋,反正只要不真的老老实实地投降了元朝朝廷,赵匡胤就都能够接受,他唯独接受不了的,就是这件事情!
而且是大大的接受不了,没什么回旋余地的那种。
——如果是元朝强盛,比如大宋末年的时候,那为了保命,为了传承,就算是投降了那也就投降吧,可是彼时根本已经不是这样了。
-
百姓们虽然也感慨了几句赵宋的后人方面的内容,唏嘘了一下这样的人,后来竟然也选择了投降元朝朝廷……
但是他们果然注意力还是主要放在了那些传奇故事上面。
烈女的故事,其实大多数也都还是蛮传奇的,很能吸引人的胃口。
特别是,当这个故事之中有不同的说法的时候。
“你们说,那这七个姬妾到底是不是心甘情愿主动自尽的啊?”有人打开了话匣子,包括自己的和其他人的。
当即便有人参与话题,热情相当之高:“我觉得……这还要看那个诗人写的诗到底是不是真的了……如果那诗里面的内容是真的,那我觉得这七个人恐怕就不会是真心实意主动自尽了……”
说句老实的有点脑子的人都知道的事情,一旦城破,入宫运气稍微差一点,那么相当数量的女子将会迎来非常可怕的事情。
当然,这种情况下最倒霉的就是长相还不错的女子。
只要运气差一点,只要攻下城池的这一方军纪稍微松垮一点,只要……
所以,从这方面来讲,潘元绍的劝说也是真心实意,不能说是坏心。
而如果那七个姬妾是因为听了这样的劝说,又联想到了当时的整体局势,还想到了万一城破后运气不好的情况,所以最后决定干脆早点自我了结,以免万一,那就谁都说不出问题来。
但如果这潘元绍真的是那么一个人,能够直接把自己的姬妾枭首示众,那这么一个人他平日里又会是个什么情况?这些姬妾们会因为他这所谓的“劝说”而直接选择自尽,在如今这个平州城被围困已久,但到底还没有城破的时候?
那好像也不是很可能。
所以,在他看来,关键就在于这个潘元绍的品行到底如何了。
“我觉得可能不至于……”也有人思来想去,最终还是觉得这七人就是烈女,“那潘元绍如果不是个东西,是个逼迫他人去死的人,那他又何必在战后跑去托付他人,要写关于这七名姬妾的具体情况?”
这专门写出来故事,那可不是随便一个人就能有的待遇,大多数女子都没这种待遇的,更不要说是潘元绍这个张士诚旧部的姬妾。
谁没事儿专门记载她们?如果不是潘元绍主动托人写这个事情,那她们七人的事迹还会不会流传下来、会不会有人知道,都不好说。
当然,答案大概率是“不会”。
潘元绍要是真的心虚,他大可以假装什么也没有发生,但是他又找人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