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7章

那是苏格拉底临死前的沉静,是庄子化蝶时的呢喃,是释迦在菩提树下成道的微笑,是孔子语“仁者爱人”的温润声线。 归一殿崩裂,不是破碎,而是升华。

一道道石壁自动坍塌,却无一声尘埃之响,反而如重帘落下,显出宇宙深处的本貌。天空化作无穷星河,如光流瀑布从头顶倾泻而下,却未沾湿凡尘,只是让每一个生命的边缘都多了一层晶莹的涟漪。

东叔闲站在这星辉瀑流之下,衣袂随风鼓荡,他本来只是一个问道者,一个来自人族凡尘的求索者,而此刻,他身上却散出一种超然的宁静——非神,非圣,非王,亦非仙。

而是“人”本身。

一种经苦难、经求索、经怀疑、经奋斗、仍坚持“自立于天地”的人的身姿。

他抬头望向天空,那座立于讲坛之后的无字石碑,此刻竟开始发出一阵阵幽蓝色的光芒,仿佛是从亿万年文明深处传来的微光,在不语中诉说所有沉默的答案。

光芒如火,但无热;如水,但不流;如言,但不声。

石碑边缘先是泛起淡淡的光晕,接着中央迅速燃起一道银白火焰。

轰——!

众人未动,天地震颤。

石碑自燃,燃烧中不发一声响,却仿佛在焚烧着所有“神”“道”“德”“力”之名的虚妄概念,仿佛要将万千人类文明中对“至高”概念的神化之执,全数炼化,归还本源。

最终,一缕金光自火中冲霄而出,直刺苍穹。

那是光,也是一笔。

如神来之笔,横空一划,震碎层云,笔锋转瞬千里,如天穹上燃烧的彗星,缓缓、缓缓,刻下一个字:

“生。”

不是“道”,不是“神”,不是“人”,不是“德”。

只是,“生”。

简单的一个“生”字,却震荡寰宇。

一时间,四方天地皆肃穆。归一殿下,虚空长明,众灵皆寂。天地如同屏住了呼吸,似乎也在等待某种久违的回应。

柳凝烟睁大了眼,仿佛这一个字刺穿了她心中多年来的疑问。她曾怀疑人类是否配承继龙族的天命,曾疑惑东叔闲为何偏要以“凡人”之名挑战整个神话时代的权威。

而此刻她终于明白了。

这个“生”字,不是赐予,不是占据,不是征服,而是“自发”。

是每一个有意识的生命,在其存在中,于混沌与秩序之间自我挣扎、自我成长、自我完成的本能之光。

那是婴儿第一声啼哭,是战士最后一击前的呐喊,是隐者千年静坐后的顿悟,是科学家深夜笔落成文的瞬间,是农夫春播秋收间与土地相融的静谧。

那是“生”的全部意义:真实、挣扎、不完美、却充满希望。

风中,四影齐齐低头行礼,不向东叔闲,而向那字、向那光、向那“生”的哲思本源。

这时,归一殿已彻底化为空境,天与地之间只剩下风与人,星与心。

东叔闲站于讲坛,忽有细碎沙声响起。他低头望去,发现地面中隐隐浮现出千万面孔,那是祖先与未来者,那是孩童、老人、智者、农夫、工匠、医者、兵士、罪人、圣贤……

他们的面庞在石地上化作一幅人类共生图谱。每一个人,手中或持书卷,或抱婴儿,或握耒耜,或举火炬,面朝天幕上的那个“生”字,仿佛接受洗礼。

叮铃——

那声音极轻,却穿透万象,宛若久别重逢的风铃,在尘封记忆的深处轻轻一荡,唤醒了某种早已沉睡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