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8章

《问道十四章存在之歌》 ——吟游诗人东荒百影传颂

啊,诸君听我歌一章,说那问道之峰,风雪之上;

谁人高坐谁人起,谁于群贤中盘桓?

东叔闲,一袭青衫,持茶论道不倦,十四载春秋风雨,把酒犹忆初筵。

火炉边老学士鬓染霜雪,梅下童子怀问而至,青灯黄卷,儒释道西皆共席,命题千重,焉有定理?

从“道”与“非道”之间分“门”,自“我思”之岸渡向“存在”彼岸,是宿命?是自由?是心生即道,抑或天注定乎万象?

长钟一响,星河无言,云烟涌动,座上皆玄。孔门弟子拂袖而起,拈三礼而进;

释门高僧合掌低眉,坐莲台之心田;玄门道士垂目不语,身后紫气缭绕,西土之哲,荷袍而立,目光如炬,似灼心。

“何为存在?”东叔闲举盏而问,轻声如雪花落梅前。台下人众,寂然无语,却见诸家学士,各擎心灯。

儒家曰:“存者,仁之在也。天地万物一体,情理俱生,存因道通。”

释家云:“存者,幻化之缘也。诸法无我,空性中有,如梦如电。”

道门笑:“存非存,道非道,忘言而会,道存于无。”

而西哲则抚胸而答:“存者即思,吾思故吾在。然吾所见之在,或可疑?”

旁有马克思之信徒高声言:“存在非主观意志,而在于物质现实与社会关系之编织。”

于是辩席起,剑拔弩张,却非怒气之火,乃智慧之光。

有一学者,翻开《大藏经》,指“缘起性空”,以之辩“虚伪存在”。

“如猫未死,亦未生;此猫者,不过是心影所投。”

引来一众高声赞叹,道:“正合量子之谬,未测未定!”

一哲学士却朗声道:“量子之猫,非生死也,乃真伪共存之桥。”

“然‘桥’者何?若心无往,则桥不立。”

儒生抚琴而奏曰:“‘天命之谓性’,性之中有仁义,仁义中有人心,人心动,万物生。‘存’者,即此生之力也。”言毕琴音如水,绕梁三日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