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眼看的杨艳茹 作品

第639章 保定市雄县非遗-鄚州草编、京作家具制作、黑陶、按摩技艺

保定市雄县非遗:鄚州草编、京作家具制作、黑陶与按摩技艺的文化解码

保定市雄县作为雄安新区的核心区域,不仅承载着千年历史的厚重积淀,更孕育了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鄚州草编、京作家具制作、雄县黑陶与脏腑推拿按摩技艺,分别代表了传统手工艺、宫廷家具文化、史前制陶文明与中医外治疗法的巅峰成就。这些非遗项目通过材料创新、技艺融合与功能转型,在当代社会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一、鄚州草编:从生活器物到艺术符号的蜕变

历史溯源与工艺演变

鄚州草编技艺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已广泛用于制作草鞋、蒲团等生活用品。至明清,随着白洋淀地区芦苇资源的开发,草编技艺逐渐形成以蒲草、芦苇为原料的独特体系。雄县鄚州镇(今属任丘市,但历史上与雄县文化渊源深厚)的草编艺人李俊,通过二十余年研究,将传统编织技法与现代审美结合,创新出“活体编织”技艺——利用蒲葵叶的天然韧性,通过“编、缠、钉、串”等手法,创作出栩栩如生的龙、凤、昆虫等立体造型。其作品《十二生肖》系列曾在美国华盛顿中国彩灯文化节展出,单件售价达千元人民币,实现了从“日用品”到“艺术品”的跨越。

材料革新与产业转型

传统草编以麦秸、玉米皮为主,但雄县艺人尝试引入白洋淀芦苇的变异品种“铁杆苇”,其纤维强度提升30%,且经碳化处理后防虫蛀性能显着增强。2019年“这么近,那么美,周末游河北”活动中,鄚州草编展区日均接待游客超2000人次,带动周边600余名妇女参与生产。目前,雄县草编已开发出圣诞树、草球等200余种外贸产品,年出口额突破500万美元,形成“原材料种植—设计加工—跨境电商”的完整产业链。

二、京作家具制作:宫廷美学的民间化传承

流派特征与技艺体系

京作家具制作技艺诞生于明清宫廷,以紫檀、黄花梨等硬木为材,融合苏作“婉约”与广作“繁复”之长,形成“造型厚重、纹饰华丽”的独特风格。其核心技艺包括:

榫卯结构:采用“燕尾榫”“格角榫”等32种传统接合方式,确保家具百年不散架;

雕刻工艺:以“透雕双龙戏珠”“浮雕百子图”为代表,线条刚柔并济;

烫蜡工艺:通过“煮料—烘干—髹蜡—抛光”四道工序,使木料呈现“琥珀光泽”。

当代困境与创新实践

受原材料短缺影响,京作家具行业面临危机。雄县部分工坊尝试以“刺猬紫檀”替代传统紫檀,成本降低60%的同时,通过激光雕刻技术复刻宫廷纹样,效率提升3倍。2025年,雄安新区非遗创意大赛中,青年匠人王磊设计的“智能京作书柜”引发关注:柜体嵌入湿度传感器,当环境干燥时自动释放木蜡油蒸汽,实现传统工艺与物联网技术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