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眼看的杨艳茹 作品

第676章 保定市定州市非遗-缂丝织造、子位吹歌、定瓷烧制、架鼓(第2页)

三、定瓷烧制技艺:宋代名瓷的辉煌再现

定瓷烧制技艺,始于唐代,兴于北宋,是宋代名瓷之一。因其产地河北省曲阳县古代属定州,故名“定瓷”。定瓷胎质坚密细腻,釉色透明,柔润媲玉,除白色外,还有红、黑、紫、绿诸色。宋代定、汝、官、哥、钧五大名窑中,唯定窑以装饰见长,其刻花奔逸,印花典雅,辅以剔花、堆花、贴花各得其趣。

北宋时期,定瓷生产规模宏大,制作技艺精湛,造型纹饰明丽,风格古朴高雅。宋代大文学家苏轼曾着“潞公煎茶学西蜀,定州花瓷琢红玉”的诗句,赞美定瓷的风采。然而,随着历史的变迁,定瓷逐渐衰落,至元代已失传。

直到20世纪70年代,陈文增团队通过研究遗址瓷片,成功恢复了失传数百年的定瓷烧制工艺。其弟子庞永辉改良拉坯技法并创办职业培训学校,使定瓷技艺得以传承和发展。如今,定瓷制品分为仿古瓷、生活用瓷和艺术瓷三大系列,深受市场欢迎。2008年,定瓷烧制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定州市文化的又一瑰宝。

四、架鼓:传统音乐与舞蹈的完美融合

架鼓,是一种以群体击鼓为核心的地方民俗娱乐活动形式,兼具传统音乐与舞蹈表演特征。其历史可追溯至明清时期,在河北、山东等地形成地域性分支,如定州架鼓、武官寨运河架鼓、安国架鼓等。定州架鼓起源于子位村,已有200余年历史,2007年入选保定市非遗,2013年升为省级非遗。

定州架鼓表演以直径1至1.6米的大鼓为核心,配合铙、钹等打击乐器,由2至4人击鼓,团队规模达20-30人。其表演形式多样,包括原地演奏和行进演奏等。现存传统鼓谱40余套,包含《盘坡》《龙斗虎》等曲目,地域流派分为沙河南北两种风格。

定州架鼓不仅是一种娱乐活动,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全市现有鼓队80余支,成员超2500人,代表性传承人2名。他们常于元宵节等民俗活动展演,成为乡村振兴的文化载体。近年来,定州市通过展演、培训等方式推动架鼓的传承和发展,使这一传统艺术形式焕发出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