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有孚 作品

第284章 荣华照当年 三

“架空。”徐庶说完擦干桌面的水渍,摆出第一个杯子开始解释。

放过去不论亲王还是公主除了混吃等死没有实际权利,就比如这次梁王刘弥,如果不经中央认可,他连退位的权利都没有。原因只有一点,亲王没有嫡系军队无法和国家抗衡。现在则不一样,汉末动乱中央势微地方崛起,先后两个亲王拥有军队,一个是早已离世的陈王,另一个就是刘琰。

刘琰本身有军队,做个闲散王爷不是刘琰的初衷,部下们也不允许刘琰做个闲散王爷。现实情况在于历史存在惯性,多少年的固有观念不可能一夕改变,外人或者说段煨等实权派不希望亲王掌权,这就涉及到内外争权。

形势对刘琰还算有利,实力最强的属国反而不用担心,单于最终要继承梁王,呼延氏不想和刘琰闹僵;还有刘靖,只要他掌权一天卢水胡和小月氐就是助力,另外赀奴也是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

问题出在段煨身上,刘琰登王位号召力有极大提高,会有更多的人投奔过来。不过刘琰无法直接管理这些人,说明白点太傅段煨才是梁国实际当权者。段煨肯定不允许刘琰掌控整个王国,这就造成双方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

段煨作为老牌军阀,影响力不容忽视,徐庶认为与其对抗不如妥协,排挤不如争取。现在段煨内部的压力一定不小,此前突然撤离战场张昶兴许没有意见,皇甫郦多半会不满。段煨需要刘琰承认地位,刘琰需要段煨让渡些权利,这一点正是两人存在互利的条件。

合作讲究不能触碰底线,首先一点两人谁也不能动吞并对方的心思,其他方面需要实际磨合中逐步探索。就目前形势来看,段煨想做什么刘琰不用管,刘琰扩充实力段煨也会默许,平衡不打破段煨就是合格的盟友。

相信皇帝比谁都看的清楚,所以才授予公主家令给赵甯,公主家令和亲王国属于两套平行班底互不干扰。赵甯挡在前面作事出格也不怕,刘琰现身做和事佬能够及时调解,赵甯本身没有能力,必要时牺牲他也不会出大乱子。

徐庶拿起第二个杯子摆好,关中之战曹操是取得最后的胜利,然而马超韩遂等军阀还在。这些人孤立无援,身份又是叛贼,刘琰以亲王身份诏安他们名正言顺。这是陛下授予赵甯秉忠将军的第二个原因——什么事都有标准,赵甯就是给其余军阀划出的地位上限。

马超官至谏议大夫拜偏将军,韩遂是征西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享受荣光都是过去的事,战争失败要承担责任,接受诏安同样要付出代价。相信很多人都有心理准备,韩遂和杨秋在下已有打算,唯独马超桀骜跋扈比较棘手。

“你是说我家皇帝大侄子要赵甯做军阀?”刘琰有些不可置信,赵甯什么货色人尽皆知,他做军阀这不开玩笑嘛!

徐庶淡然颔首:“没有人比赵秉忠更合适。”

越大责任越大同时权利也越大,如何控制就成了首要问题。而赵甯不需要控制,甚至还得催着他朝前跑,以后翅膀硬了也强不到哪里去,收拾起来相对容易许多。刘琰一拍脑门确实如此,这和当初自己任命赵甯做中护军是一个道理。

史路立刻出言反对:“马超韩遂等人是反贼,拉拢晚了恐被夏侯渊消灭,拉拢早了就是和曹公对抗,公子刚继位是不是太冒险?”

“非也。”徐庶缓缓摇头。

棋子只需在意眼前得失,执棋者眼中要考虑整盘棋的终局,胜负由棋力高低决定,而棋力高低来自于眼界的宽广程度。刘琰现在不再是棋子,完全有能力成为执棋者,作为执棋者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通观全局。

我徐庶承认继承梁王确实不在计划之内,不管对手是什么人有什么阴谋,都不能因为在计划之外就排斥,只要还在掌控之内,随他几路来,我们只管一路去。表面上看确实行险,然而我徐庶却说,不用管过去如何关键看和今后的抉择。

过去没有舞台就自己创造舞台,这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时势倒逼才如此。杀出许昌来到河北如此,落地朔方又杀回河北亦如此,现在登王位还是如此。

做梁王好处自不必说,皇帝同意宗正寺认可继承王位,没有比这再名正言顺。纠结背后的阴谋不如顺势而为,登上梁王宝座见招拆招就完了。刘琰不用担忧地位是否稳固,要考虑的是如何拓展未来。

不妨登高望远,将目前分成内外两部分,刘琰没有地盘却拥有军队,张则、高干都是一时人杰;刘靖是北境枭雄;内部是嫡系人马外部是颍川唐氏和段煨。另外幽州已经趟进浑水,任何人都无法漠视。

说完徐庶摆出第三个杯子:“目前关键点就在幽州。在下声望不足,不妨令徐修睦出使,双方总要谈一谈。”

史路立刻拱手:“在下愿与徐明府同去。”

徐庶眼神闪过冷峻,摆摆手表示不用你去:“公子府邸需要亲信管理,史主薄当辅佐一二免得小人钻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徐庶不想给他机会辩驳:“自从公子去职度辽将军,足下的主薄便成空名,依在下看不如授公主家私府,同为六百石也算平级。”

“赵秉忠的公主家令是陛下任命,我凭什么出任公主家私府,这不是胡闹吗?”史路面色不悦,摇着小脑袋瓜反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