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谣言纷起兄责弟(第2页)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知从何而起的谣言,言说还关中之道路不通,大丞相因改变主意,暗不欲再还关中,乃思称王河北。内外诸营将士,於今人口相传,尽述此谣,令不能禁,人心浮动,疑虑丛生。”
宇文化及一时间,焦头烂额。
他是个无才无能之人,面对突然的变局,束手无策。凡文武前来询问,他嘿然无言以对。於是,粮道日渐阻隔,谣言在其十余万众的诸部军中,也日渐蔓延。到第四天头上,谣言已是不仅仅只是在传宇文化及思求称王河北,不再想着回关中,甚至出现了其他的离谱谣言。
最离谱的谣言,说的是宇文化及已经知道诸部将士,多对他的不打算再还关中心生怨言,因此,他决定等打下黎阳后,就将不满他决定的关中将士尽数坑杀,然后他也不称王了,索性学仿李渊,自立为帝,废弃隋室,改元称制。
——“学仿李渊”云云,却是几天前,才得的消息,杨广被杀此讯传到关中之后,李渊先是恸哭了一场,说“吾北面事人,失道不能救,敢忘哀乎”,随后他就自立为帝了,改元武德。
实话来说,李渊自立为帝的消息,这个时候传到宇文化及军中,无疑正是在与李善道散布的“宇文化及无心再还关中”的这个谣言相呼应!何止还关中的道路被李密断绝,关中的隋室也已亡了,现换了是李渊的新朝!两下呼应,宇文化及不打算再还关中的谣言越发可信。
有道是,三人成虎。
就算是是假的,传的人多了,有鼻子有眼,也成真的了。
谣言传播、变异之速度,超出了宇文化及的想象,——也超出了李善道的想象,就在“宇文化及决定等打下黎阳后,就将不满他决定的关中将士尽数坑杀,然后称帝”的谣言传出未久,第四天傍晚,新的谣言又出现。这新的谣言,传的是“李善道仁厚之主,知宇文化及部曲多思还故乡,已下令旨,只要投降,便允许他们还乡,而且还给他们路费、口粮”!
空谷足音,这条新的谣言,严格说来,不是凭空而起。
尽管是谣言,但是,是有事实根据的。
即源於李善道此前对待降卒的宽待政策。窦建德部的降卒也好、屈突通部的降卒也好,确实是投降以后,李善道非但不作杀戮,也不强求他们归顺,反而赐以盘缠、粮食,放他们返回故里。——尤其屈突通部的降卒,大部分亦关中人,其中很多被俘获后就都被李善道放走了。
入夜后,终於负责北面外围防线的宇文士及坐不住了,驰还大营,急求见宇文化及!
到了帐中,宇文智及也在。
宇文化及弑杀杨广,自称大丞相后,拜宇文智及为左仆射、宇文士及为内史令。仍如前所述,隋之尚书台常不设尚书令,左仆射是尚书台的实际主官。尚书省、中书省等要枢之职,现悉被其兄弟掌控。——话到此处,不妨多说一句。宇文士及虽是宇文化及的亲兄弟,然在定下谋逆,弑杀杨广之后,宇文化及却没有提前告诉宇文士及。这是因为,宇文士及之妻是杨广的长女南阳公主,他是杨广的女婿。宇文化及担心因有这层关系,宇文士及会泄密。却是虽为兄弟,在谋逆、作乱这等要命的事上,彼此之间,也不敢轻信,此岂不正政治的残酷之面!
话说回来。
谋逆时候,宇文士及不知晓,谋逆之后,他与宇文化及毕竟同胞,谋逆的大罪,是也已深陷其中,无法自拔。故而,他迫於无奈,便亦只能硬着头皮,将自己留在了宇文化及这条船上。
帐中见到宇文化及、宇文智及,宇文士及转顾帐中,见帐中颇多人也,唐奉义、牛方裕、薛世良、张恺等宇文化及之死党俱在,便说道:“阿哥,弟有要事进禀。”
宇文化及挥了挥手,说道:“公等且请先出。”
唐奉义、牛方裕、薛世良、张恺等互相看了眼,便依次退出帐外。
宇文士及等众人退去,近前数步,说道:“阿哥,近日诸营外则汉军袭饶,内则谣言四起,军心大乱!弟闻之,便是攻城,这几天也因此攻势放缓了?”
“是有这么回事。大概是知了李善道亲领兵回来救援,黎阳城中反抗日坚,这数日,几次攻城,不见成效,反而折损了不少兵力,攻势确有所减缓。”宇文化及愁容满面,说道。
宇文士及说道:“阿哥,如此下去,军心难稳,须当赶紧议出定策。敢问阿哥,可已有策?”
“刚才我、三郎,正在与唐奉义等商议对策。然诸人意见不一,难以决断。”
宇文士及问道:“唐奉义等各有何建言?”
“有的说,应集中兵力强攻黎阳,速战速决;有的则建议暂缓攻势,稳固军心,待士气恢复再战;又有的说,我军之众,远过李善道所部,不如以偏师围黎阳,而以主力南下,与李善道部决战,只要歼灭了李善道部主力,休说黎阳,河北亦可尽有。众说纷纭,难以统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