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2章

这篇文章没有一味地吹捧,而是站在“安邦定国”的战略高度,阐明了海禁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必要性和正确性,立意高远,远非那些只会喊口号的庸才可比。

不过。

若是文章到此为止,顶多算是一篇“上佳”的马屁文章。

可刘三吾知道,这卷子竟被判为“离经叛道”,后面的内容才是关键。

他屏息凝神,继续往下看。

果然,笔锋一转。

“时异势殊,守成之制,岂可永为经国之法?今我大明国势日隆,北鄙绥靖,万方宾服。昔者安邦之良谟,若因循不改,恐成贻患之端……”

来了!

刘三吾的心跳微微加速。

“海贸之利,岁逾百万。虽严私舶之禁,而民趋若鹜,何哉?利之所钟,众心同趋。是故防川之策,在导不在堙。与其坐视巨利尽归豪猾,养寇为患,孰若收其权于朝堂,充诸国用?”

“学生谨奏曰:宜开市舶提举司,以官舶主海市。凡商船出洋,必由司署勘验、登记,所获之利,依制课税。

如是,则私贩可绝,国用可充。以商贾养兵甲,以税赋缮水师。不出十载,大明当有艨艟千艘,驰骋四溟,莫敢撄锋!

“俟其时也,片板不得‘私’下海,而天朝之万斛楼船,将遍航八荒,宣威异域。夫海禁者,禁私非禁官,禁乱非禁贸。使利归朝廷,权操于上,则海疆永靖,国势日隆矣!“

轰!

最后几句话,如同九天之上的惊雷,在刘三吾的脑海中轰然炸响。

他拿着卷宗的手,竟控制不住地微微有些发颤。

禁私不禁官!

禁乱不禁贸!

好一个“禁私不禁官”!

这哪里是离经叛道?

这分明是为“海禁”国策找到了一个全新的、足以让大明脱胎换骨的出口!

它没有否定海禁,反而是站在维护海禁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更完善、更具操作性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