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0章

他这一哭,也是在哭给满朝文武看,拉拢同情,形成舆论的压力。

一时间,殿内附和之声四起,大多是些清流言官,言辞恳切,痛心疾首,仿佛大明的江山下一刻就要因为缺钱而崩塌。

龙椅之上,朱元璋面沉如水,那张饱经风霜的脸上看不出丝毫波澜,仿佛根本没听出茹太素话里有话的弦外之音。

他只是伸出一根手指,指节粗大,布满老茧。

就那么轻轻地,极有节奏地,敲击着身下冰冷的紫檀木龙椅扶手。

“笃。”

“笃。”

“笃。”

每一下,都像是战鼓,不响,却沉重地敲在百官的心坎上,敲得人心头发慌。

大殿之内,方才还嘈杂的附和声渐渐消失,陷入一种比冬日寒冰更彻骨的死寂。

空气仿佛凝固了。

谁都清楚,茹太素这是在“逼宫”,想用国之大事,撬开皇帝的私人金库。

而皇帝的沉默,则是一种无声的,却比雷霆更具威势的拒绝!

茹太素跪在那冰凉的蟠龙金砖上,只觉得一股寒气从膝盖直冲天灵盖。

冷汗“唰”地一下就冒了出来。

他能清晰地感受到,一道冰冷如刀的视线,正从那九五之尊的高处投下,死死地钉在自己的身上。

那是来自九天之上的威压,让他几乎喘不过气。

他知道,自己赌输了。

这位马上皇帝的意志,比钢铁还要坚硬。

宁愿让国事僵在这里,也绝不会轻易动用他视若性命的内帑,来填国库的窟窿。

就在这令人窒息的僵局之中,殿外忽然传来一阵沉稳而急促的脚步声。

一名上了年纪的老太监,手捧着一个火漆封口的明黄色文书匣,几乎是小跑着冲进了殿中。

他在丹陛之下“噗通”一声长跪不起,尖锐而清晰的嗓音,如同一道惊雷,划破了殿内的死寂。

“启禀陛下!通政司急报!”

“北平府八百里加急文书,已到殿外!”

北平?

八百里加急?

这两个词组合在一起,让百官心中齐齐一咯噔!

所有人的第一反应,都是北平行在出了天大的事。

莫不是……

草原上的残元余孽,趁着冬季叩边了?!

可先前不是说元人西迁了吗?到底怎么回事……

一瞬间,紧张的气氛弥漫了整个大殿。

朱元璋那双深邃如古井的眼眸终于抬起,敲击扶手的手指也停了下来。

“呈上来。”

内侍小跑着将文书匣高举过顶,送至御前。

朱元璋亲自掰开火漆封口,抽出里面的奏报。

他只扫了一眼。

仅仅只是一眼,那张素来冷硬如铁、威严深重的脸上,竟缓缓地,缓缓地勾起了一抹意味难明的弧度。

那笑容不达眼底,却让所有看到的人,都莫名地感到一阵心悸。

他什么也没说,只是随手将奏报递给了身旁的太子朱标。

朱标恭敬接过,垂眸快速浏览。

随即,这位素以温润儒雅著称的太子殿下,脸上的神情变得前所未有的精彩。

从初见的惊讶,到中段的震撼,再到最后的……

一种混杂着极致钦佩与哭笑不得的复杂。

他猛地抬头,看了一眼自己的父皇,嘴唇动了几下,终究没有开口。

朱标笑了。

父子俩这番高深莫测的做派,更是让底下的大臣们抓心挠肝,如坐针毡。

茹太素壮着胆子,他知道,此时若不开口,恐怕就再无机会。

他躬着身子,用颤抖的声音问道:“陛下,不知……北平所奏,究竟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