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5章 梦华录6(第2页)
疤脸的脸瞬间煞白。他身后的手下面面相觑,其中一个喊:"刀!他有刀!"
"谁有刀?"顾千帆的声音突然从巷口炸响。他手持木棍,身后跟着周掌柜和两个健壮的茶工,"蔡府的二管家派你们来的?我这就去见蔡太师,问他是要茶棚还是要人命!"
疤脸的冷汗刷地下来。他狠狠瞪了林疏桐一眼,踹翻个茶凳,带着手下跑了。
"顾都头!"赵盼儿扑过去,"你怎么回来了?"
"怕你们俩应付不来。"顾千帆揉了揉被木棍硌疼的手腕,"周掌柜说铺子租好了,这是钥匙。"他递过串铜钥匙,又从怀里掏出个布包,"这是二十贯钱,先拿着应急。"
林疏桐接过布包,触到他掌心的薄茧——是握剑留下的。她忽然想起昨夜在破庙,他守在门口的模样,月光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像株守着茶垄的老松。
"顾都头,"她轻声说,"谢谢你。"
顾千帆耳尖微红,别过脸去看茶棚:"赶紧收拾东西搬过去吧,我让船家送张桌椅来。对了,"他指了指林疏桐的茶箱,"你方才说的'半盏月',我让周掌柜做了块木牌,明日就能挂起来。"
三人忙到日头偏西,新茶棚终于有了模样。竹帘是赵盼儿用旧帕子染的,染缸里泡着茉莉和栀子,风一吹,香得人心里发软。茶案擦得锃亮,摆着林疏桐带来的兔毫盏,还有她用陶土捏的小茶罐——装着她新制的"茉莉映雪"茶末。
"开张第一天,"赵盼儿往茶炉里添松枝,"咱们免费请头十位茶客喝。"
"好主意。"林疏桐点头,"口碑比银子重要。"她望着茶棚外的蔡河,商队的驼铃声由远及近,"等茶棚火了,蔡京想封也封不住。"
傍晚时分,茶棚里坐满了人。有挑担的小贩捧着粗瓷碗喝大碗茶,有穿锦袍的富商捧着建窑盏品"龙团胜雪",还有几个戴方巾的书生围在林疏桐身边,看她用清水在茶沫上画山水。
"这...这是仙术?"个戴圆框眼镜的书生瞪圆了眼,"茶沫里怎么会出山?"
"不是仙术,是茶末够细,击拂时裹住了空气。"林疏桐笑着解释,"就像您读书,字要一个一个写,茶沫也要一层一层点。"
书生们听得入神,纷纷掏出银钱要学。赵盼儿乐开了花,收着茶钱直搓手:"早知道点茶能挣钱,我在杭州就该学!"
顾千帆不知何时站在茶棚外,望着里面热闹的景象,嘴角微微上扬。他摸出怀里的茶谱,月光下,陈家嫡女的小像泛着淡金——那是林疏桐的帕子,在茶棚里挂着,被穿堂风掀起一角。
"茶事易散,人心难离。"他轻声念着陈砚的批注,目光落在林疏桐身上。她正俯身教个小女孩点茶,发梢扫过茶盏,像朵开在茶沫里的茉莉。
夜渐深,茶棚的灯笼亮了起来。林疏桐收拾着茶具,赵盼儿数着铜钱,顾千帆则站在河边,望着对岸的灯火。风里有茶香飘来,混着茉莉,混着希望,像根细细的线,串起了千年前的茶盏、百年前的茶谱,和此刻的笑声。
林疏桐摸了摸颈间的珍珠,忽然明白:所谓穿越,不过是命运的一场安排。而她要做的,就是在这场安排里,活成自己的光——就像这茶棚的灯笼,明明灭灭,却始终温暖着每一个路过的人。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