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4章(第2页)

而他们之间最好的桥梁就是胡小蝶,之后可以通过她来进行联系。

当会客厅里只剩下中方工作人员,王明难掩激动地拍了拍苏渺的肩膀:

“小苏啊,你刚才的回答简直可以收录进外交培训教材!我刚才还以为你答不上来,差点就打断采访了。”

秦雪也欣慰地说:“特别是用铜鼓纹饰作比喻那段,既展现了文化底蕴,又传递了政治立场,比我们准备的官方说辞生动多了。”

“其实我觉得那位记者的问题本身没有标准答案,恰恰是最真情实感和贴近自身的回答,听起来才更能让人信服。”

王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所以刚才的发言就是你的真情实感。”

“他问这个问题无非就是想利用我少数民族的身份,寻找一些可能的缝隙作为切入点,进而抨击我们的政策。

那我就明确的告诉他,民族团结没有勉强只说,而是像铜鼓的铸造工艺,不同金属在高温中自然融合。

而文化的交融也是如此,就像今天,当我看到格雷夫人戴上银项圈时眼里的光彩,那是跨越文化的共鸣,不需要任何说教。”

秦雪突然笑出声,露出和珍珠一样洁白的牙齿:

“恰恰是你这种发自内心的表达,反而比我们精心设计的对外宣传更有说服力。”

她转头看向王明,语气里带着认真的提议:

“王秘书,我建议你们以后的外事培训可以改改路子,多让年轻人自由发挥,说不定能像渺渺一样,碰撞出特别的火花。”

苏渺抱着那本厚重的赠书走出博物馆时,午后的阳光正暖得恰到好处。

警戒线早已撤去,穿着制服的保安正笑着和游客打招呼,她远远就看见父亲苏元正坐在树荫下的长椅上,手里捧着一本线装书看得入神。

她想起采访结束时,那位鹰国记者最后看她的眼神,不再是质疑,而是一种若有所思的审视。

怀里厚厚的书本微微发烫,仿佛在预示着:今天种下的缘分,终将在未来的某天,像铜鼓声一样回荡在更广阔的天地间。

苏元正看书看得极专注,直到女儿的影子落在书页上,才反应过来。

他将书签放好合上了书,笑着问女儿:“渺渺,工作结束了吗?和外国友人的见面还顺利吗?”

“嗯嗯,很顺利,格雷爵士一家比我想象中还要友善,这是他送给我的书。爸爸,你托人制作的礼物他们很喜欢,也得到了大家的好评,连外交部门的领导都夸您心思巧。”

苏渺走上前,把书递给父亲看,眼底带着轻快的笑意。

“这也不是我自己想出来的,和你一起讨论定下来的嘛,那些老师傅我本来就认识,托他们做东西不是什么难事。外宾喜欢就好,不失礼就行。”

父女俩有说有笑的往外走,他们家的车停在外头。

“渺渺,小苏,你们等等~”

秦雪的声音从博物馆大门的方向传来,苏渺和父亲同时转身,看见秦雪正拎着裙摆快步追出来,带跟的小皮鞋踩在石板路上发出急促的"笃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