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内卷
程家休妻的事办的又快又狠,一点情面都没留。任由程佑安的后母章氏一哭二闹三上吊,程佑安的异母弟弟大喊大叫。
也没能阻止程氏族长坚决把两人逐出程家的心。
程家把章氏休了又把程佑安的异母弟弟逐出家谱后。
立刻就在青州将此事宣扬了出去,表示这两个人以后跟我们程家无关。
程有为名下强抢的民田程氏族长也立刻出面要还给苦主。
只不过苦主眼下不在青州,上京告御状去了。
不过这难不倒程族长,他到官府走了一趟。
把程有为名下抢来的民田重新登记到了苦主名下。
如此一来就算京中事发,程家人顶多也就是个失察之罪。
错都推到了章氏跟他的儿子身上,现在程家族长也做主把两人赶出了家族。
他们还愿意重金赔偿苦主,犯了错他们都及时改正了。
到时候皇上就是杀鸡儆猴要严惩,也不能罚的太狠。
再加上程佑安主动上奏承认罪名,并自请贬官。
想来就是御史也不能紧咬不放,否则朝中其他大臣也会有意见。
他们在朝为官,谁的家族没两个蛀虫呢。
程家人犯了错不假,但人家一经发现已经把罪魁祸首逐出了家族。
又愿意补偿苦主,程佑安也及时认了错。
都说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人家都知错了,也改正了,总不能还把人逼死赎罪。
卫辞等人做了能做的一切,之后的一切只剩下等待。
毕竟卫辞接到程佑安的信时,对于苦主是谁。
如今已经到了京城何处,找何人做主,卫辞一概不知。
人家既然敢上京告御状,想来也是有点头绪和关系的。
走的又悄无声息,一路行迹藏的也很好。
程佑安不在青州,匆忙接到家中送的信,他对苦主的信息也不了解。
他再给卫辞写信,卫辞能得知的信息就更少了。
眼下他们已经明确不能在苦主身上做什么门道,只能以后尽量弥补。
好在卫辞等人的努力没有白费,苦主最终的确把此事告到了御史台的一个御史面前。那御史做事也算极有章法,将此事的来龙去脉查的清清楚楚,连证据都准备的十分充足。
可惜就在他打算把此事捅到朝堂的前一天,卫辞先他一步用程佑安的名义在皇上面前递了认罪书。
将此事一五一十原原本本,不敢有丝毫隐瞒写在了认罪书上。
并把程家族长对章氏与异母弟弟的处置也写的清清楚楚。
加之程家愿意重金赔偿苦主,以及程佑安的自请贬官态度。
因此哪怕昌泰帝听闻有官员家眷竟敢强抢民田很是愤怒,他对这样的事深恶痛绝,觉得有损朝堂颜面。
但最终也没将程佑安革职,而是将程佑安贬到了宁古塔当县令。
宁古塔是环境极为恶劣的边陲之地,气候严寒、交通闭塞。
且多为流放犯人的场所,生存条件艰苦,远离政治、经济中心。
对于官员而言,被派往这类偏远苦寒之地任职,那基本上前途就止于此了。
卫辞没想到即使他们已经努力做了那么多事,最终皇上还是罚的如此重。
这主要也源于眼下时机实在不好,正是春闱放榜的时候。
此事在京中的举子中传的沸沸扬扬,要不是程佑安当初在京中时与京中小报关系不错。
京城小报也在里面插了一手,将此事原原本本报了出来。
让程佑安的名声没有坏到了极致,恐怕皇上会罚的更重。
眼下起码这个处罚结果出来后,京中的学子们有很大一部分人还是同情程佑安的。
大家都知道程佑安后母不贤,从小打压他。
眼下还趁程佑安在外地为官,父亲卧病在床不能动弹时。
打着程佑安父亲的名义为非作歹,无恶不作。
如今程家族人也及时站了出来,在事发后将章氏母子二人逐出了程家。
程佑安还受其连累,好好的四品知府,如今却被贬到苦寒无比的宁古塔当知县。
仔细琢磨,程佑安也是受不慈的后母牵连,现在还这么凄惨,大家都不好意思再骂他了。
如此一来,程佑安的名声总算没差到极致。
卫辞对此也算松了一口气,至于将来程佑安的前程,只能靠自己努力,将来爬的更高能捞他一把了。
想到此卫辞也觉得世事无常,想当初他跟程佑安交好的目的是看出来他出身富贵。
心中还打算跟他关系处好点,以后也能借力。如今力没借着,净为他操心了,以后还要想办法拉拔他。
卫辞头一回在心中感叹,所以做人啊,有时候也不要太功利心。
感叹完之后,卫辞在心中又担忧起了程佑安。
宁古塔条件实在太艰苦,程佑安从小虽说父亲靠不住,后母心恶毒。
但有外祖父一家护着,他是没吃过什么大苦楚的。
如今要去宁古塔不知有多痛苦,卫辞连忙吩咐何琇莹准备些十分能御寒的上好的毛皮,以及防御冻伤的药材等物给程佑安送去。
另外他还花重金找了一个大夫,让大夫前往宁古塔守在程佑安身边,有个靠谱的大夫在,能让他少受不少罪。
卫辞满心想着此时此刻,程佑安一定满心愤慨。
从小他就没少受后母的磋磨,如今还因为后母和其所出的弟弟毁了大好前程。
程佑安一定又愤怒又无可奈何,一想到此卫辞就心中难过。
眼下他还不能陪在程佑安身边,甚至不能安慰他几句。
卫辞只能写了厚厚的信连带着准备的物资一起给程佑安送去。
与此同时,程佑安其实并没有卫辞想的那么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