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度循环 作品

第266章 沧龙(第2页)

“让他休息一会吧,他是惊吓过度后找不到主体了。”胡天能听到元贞说话,却感觉不到自己的情绪,只能坐着又听他说:“沧龙的祖先是9500万年前的陆生蜥蜴“崖蜥”,体长也就不足1米,后来因为体型太小,受不了别的恐龙追杀。只能逃入了海洋。300万年后它们演化为达拉斯蜥蜴,再经600万年体型暴增至20米,成为顶级掠食者。这一过程是脊椎动物史上最快的体型增长案例之一。沧龙以极速演化完成从陆地逃兵到海洋之王的逆袭,凭借顶级咬合力、爆发性机动和全球性分布成为中生代海洋最凶猛的生物。刚才大家也见识了,它在没有腿的情况下,能跳起这么高。我们现在非常的危险。”

胡天好了一些,对元贞说的危险有了反应。刚才生死存亡的一瞬间,完全打断了他个体时间线的正常延续。这是种很奇怪的感觉,一旦时间消失,他就找不到自己了。成了具行尸走肉。

“它们他牙齿巨大而坚固,是圆锥形的,弯曲呈倒钩状,看着非常极其锋利。我猜它们的双颚咬合应该非常惊人。闭合时产生巨大扭力可轻易把猎物拦腰咬断。”胡天想到刚才沧龙舢板一样大的门牙,还心有余悸。要是真被咬中了,别说咬断,怕是连骨头渣都没了。现在的情况不太乐观,唯一能躲过沧龙的地方是货舱。但据说沧龙非常狡猾,很快会发现船能撞翻。“我们大家找找,看看能不能躲过这片水域。就在这么远的位置看,不要接近护栏。”

胡天说着往前面看,水面平静,浅水区不见沧龙,船往前走通畅无阻。

“左面有沧龙。”刘霜叫道。

“右面也有。”菜花说。

“后面有三条沧龙跟着。”元贞说。

“五只沧龙?一只我们都打不过,一下子怎么来了这么多。”胡天非常奇怪,沧龙把木船围了,只留个前面一个出口。现在他们只能往前方走,左转,右转的路都堵住了。“现在怎么办?我们无法改变航线了。”

“我说过它们非常狡猾,它们是想逼着我们一直向前,达到什么目的。”元贞说:“奇怪的是沧龙并不是群居动物,它们之间还很不友好。现在怎么协同猎食了?”

“沧龙距今灭绝了上亿年,习性都是专家推测出来的,谁又知道它们是孤居还是群居?”胡天说。

“科学家是根据它们胃里的残骸推测的,检查出至少三种不同类型的沧龙残骰。按常理说应该不会错。”

“如果是闹饥荒,它们才自相残杀的呢?静态的证据我一直不信,时间定到一瞬间,又怎么能说明全部呢?你们卫城有句成语叫“以偏盖全。”

雨果也不知道是不是受了胡天的熏陶,现在说话越来越符合逻辑,他这套推理无懈可击,胡天也找不到可以反驳的漏洞。他确实说的在理,专家的工作就是以偏概全。

法国哲学家让·布里丹说过一个叫布里丹之驴困境的预言故事。一头饥饿的驴站在两堆无任何差异完全等质,等量且距离相等的干草中间。因无法通过理性分析找到选择其中一堆的充分理由,驴陷入无限纠结,最终饿死。这则着名思想实验,探讨了理性决策的局限性及优柔寡断的后果。

专家只能对已知的证据进行分析,不能对未知,没发生的事情进行系统研究。受限于自己的认知,就像人类永远走不出太阳系一样。

“根据化石的推论确实不可信,我们应该在现实接触中了解它们的习性。”胡天说。

沧龙的习性确实诡异,它们在船的三面往前面游保持三米左右不靠近船,像在给船保驾护航。胡天知道它们没安好心思,刚才他差点没被沧龙吃了,现在想想还后怕。

“大家注意和它们保持距离,现在我们只知道它们极具攻击力,对别的习性一概不知。也不知道它们会不会联合作战?”胡天又说。

木船又向往前航行了50海里,海洋上逐渐出现了礁石,沧龙变得神出鬼没,往往在一个礁石边消失,又在别一处礁石出现。他们的危机成了双重的,不光要防备沧龙,还要防止触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