昶彧 作品

第2章 蓟州之夜的秦桧(第2页)

其中一个年长的见杨元嗣进帐,急忙上前跪倒在地,“常胜军郭统领帐下斥候李,拜见杨指挥使!”

杨元嗣心中一惊,郭统领就是郭药师,曾经跟他有过一面之缘。

他能知道杨元嗣在这里不奇怪,因为宋金联合的队伍都超过了三千多人,想看不见都难。

杨元嗣不知道郭药师为什么会突然派人来见自己。

他转念一想,满面笑容的将来者扶了起来,笑道:“不知道郭统领有什么指教?”

那常胜军的斥候小心翼翼的从贴着胸口的口袋里拿出一封郭药师的亲笔信。

杨元嗣看了以后,心中既惊又喜。

女真崛起以后,契丹骑兵由于承平已久,早就失去了建国初期那种纵横天下的战斗力。

辽国骑兵已经完全压制不住金国的攻势,只能四处征兵。

郭药师的经历跟杨元嗣有些相像,他本来是渤海北部的豪杰,手底下有三千多精锐骑兵。

辽国在大量部队被金国歼灭后,开始征发境内各族百姓参军。

这些人由于都不是主动参军,算是拉壮丁,被称为“怨军”。

这样的部队上了战场也大部分都是炮灰,不过能够存活下来的无一不是百战老兵,精锐中的精锐。

郭药师在不断的征战中逐渐成为了这支军队的领袖,他将部队编为“常胜军”,规模有一万多人。

常胜军跟着耶律大石一路溃败,到了南京才算稳住了脚跟。

郭药师对于常胜军有着绝对的掌控力,常胜军的军卒只知道有统领,不知道有天祚帝。

随着形势的发展,稍微有些远见的人都知道,辽国离着灭亡的日子不远了。

郭药师也开始担忧起了自己的前程和常胜军的未来。

辽国对于庞大的领土实行区别统治,契丹族还是按照原来的部落酋长制。

对于其他民族,特别是人口众多的汉人,辽国仿照宋朝的制度,分为南北两院,划分州府县进行管理。

这就造成了除了契丹族以外,大多数的辽国人对于辽国没有任何归属感。

俗称就是辽国的民众都是那种墙头草,谁赢了就帮谁,给口饭吃就行。

郭药师现在就在分辨谁的饭更好吃,是女真还是大宋。

他和其他主要的部下们商讨,最后全部都倾向于归属大宋。

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常胜军的军卒大部分都是汉人。

郭药师则是有私心,他认为燕云的位置对于大宋来说更重要。

常胜军如果归顺大宋朝廷,自己手中的筹码更足,得到的好处会更多。

他通过斥候知道大宋派出了如此庞大的队伍出使金国,知道宋金到了摊牌的时候了。

站队也要分时机,太早了不行,太晚了更不行,现在就是一个好时机。

郭药师派出了三队探子,都带着自己的亲笔信去寻找杨元嗣的队伍。

杨元嗣是他在宋军中唯一认识的高级军官,况且这个人的名声在外,值得相信。

好在这支队伍在使团出长城前将信送到了杨元嗣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