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6章 雪原砺剑:第二集团军的紧急受命
国防部作战室的灯光将地图照得透亮,墙上的电子屏实时跳动着全球军事动态。¨第¨一/看¨书!徃? \已?发,布.罪?薪.漳*結+张大彪部长站在巨大的沙盘前,手中的激光笔在西伯利亚地区划出一道红线,他将年度训练计划文件重重推向前方,文件上 “第二集团军丁伟部高原机动演练方案” 几个大字格外醒目。
“贝加尔地区零下 30 度的环境,正是检验新型防寒装备的最佳场所。” 张大彪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指示棒在沙盘上不断移动,精准地划过雪地地形图的每个关键节点,“装甲部队要在 72 小时内完成 500 公里雪地奔袭,同时与空军空降旅实施联合穿插,确保在极寒条件下快速突破敌方防线。” 作战室内,参谋们飞速记录着指令,键盘敲击声急促而密集,电台的“滴滴”声此起彼伏,传递着各单位的实时反馈,气氛紧张而忙碌,仿佛每一秒都关乎成败。此次演练不仅是对部队战斗力的考验,更是检验军改后多军种协同作战能力的重要契机,稍有不慎,就可能暴露装备短板或指挥漏洞。
此刻,在贝加尔湖畔广袤无垠的雪原上,第二集团军司令丁伟正俯身盯着作战室的沙盘,眉头紧锁,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冰冷的模型边缘。+卡?卡·小+税?网\ /哽_新?蕞\快¨不同于其他兄弟部队,第二集团军在前期战斗中缴获的武器装备寥寥无几,多数战利品仅是马匹,机械化程度在六个集团军中排名垫底,这让他倍感压力。但困境反而激发了全军的斗志,凭借包头兵工厂的全力支持,在满足总后勤部计划的前提下,工厂开足马力、加班加点,工程师们日夜轮转,每月能为集团军生产五百台以上的机械装备,包括新型雪地装甲车和防寒运输工具。这一特殊待遇,源自刘铮对第二集团军的鼓励 —— 他们管理范围宽广,首面熊国边境的压力,急需提升机械化水平,以便未来能与熊国的钢铁洪流正面抗衡,否则在严酷的边境冲突中将处于劣势。
丁伟深吸一口气,目光从沙盘移向窗外,茫茫白雪覆盖的远方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挑战。他低声对副官说道:“我们必须确保这批装备在月底前全部到位,同时加强士兵的极寒训练,否则在贝加尔的演练中,我们连基本的机动性都无法保障。?x/i?n.k?s·w+.?c?o·m\” 参谋们默默点头,室内只余下沙盘推演的细微声响,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无声的决绝。
“报告丁司令,总参谋部急电!” 通讯参谋的声音如惊雷般打破了作战室的寂静,室内只有地图的沙沙声和仪器的低鸣,参谋们纷纷抬头。他手持一封加密电报,神情紧张地快步上前,将电报郑重递给丁伟。丁伟接过电报,目光如电般快速扫过内容,原本紧锁的眉头瞬间舒展,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哈哈,老子的机会来了。” 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兴奋与期待,握紧拳头,仿佛一头蛰伏己久的猛虎终于嗅到了猎物的气息,全身肌肉紧绷,随时准备出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