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7章 钢铁巨舰的启航(第2页)
他边说边顺手拿起一个刚刚加工好的齿轮,小心翼翼地递给赵杰,仿佛手中捧着的是一件稀世珍宝。赵杰满心期待地接过齿轮,将其放在手掌心,仔细端详着。他能感受到这个小小的齿轮在手中的重量,也能触摸到它表面的光滑质感。
这个看似微不足道的齿轮,实际上却承载着整个造船业的希望,更承载着国家海洋事业的未来。它虽然微小,却在整个船舶的运转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夜幕降临,南海的海面上波涛汹涌,海浪拍打着船舷,发出阵阵轰鸣声。就在这片波涛汹涌的海域上,“南昌”号驱逐舰正在进行首次夜间实弹演练。
舰桥上的指示灯散发着微弱的光芒,勉强照亮了周围的环境。然而,这微弱的光线却无法掩盖住官兵们坚毅的脸庞。他们站在各自的岗位上,神情专注,严阵以待。
舰长站在指挥台前,他的目光如同火炬一般,紧紧地盯着雷达屏幕,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的变化。他深知这次实弹演练的重要性,也明白每一个决策都可能影响到整艘舰艇以及全体官兵的安危。
“各单位注意,准备进行实弹射击。” 舰长的命令通过内部通讯系统传达到各个战位。炮手们迅速就位,调整着舰艏的 130mm 舰炮角度。
随着一声令下,舰炮猛地喷出一团火光,130mm 炮弹带着呼啸声划破夜空,拖着长长的弹道轨迹飞向目标。在远处的海面上,靶船被准确击中,发生了剧烈的爆炸,火光映红了一小片海域。
与此同时,舰上的通讯兵正忙碌地操作着电台。他戴着耳机,手指在按键上快速敲击,将炮弹的弹道
轨迹数据实时传输至海军指挥中心。电台发出 “滴滴答答” 的声响,在这寂静的海夜中显得格外清晰。
海军指挥中心内,巨大的地图墙上标注着 “南昌” 号的位置和弹道轨迹。参谋们围在地图前,认真分析着传来的数据。一位参谋拿着铅笔,在图纸上快速计算着:“根据数据显示,炮弹的落点偏差在规定范围内,这次实弹演练非常成功。”
赵杰也在指挥中心,他看着地图上的弹道轨迹,心中感慨万千。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实弹演练,更是远洋作战体系化建设的关键一环。在现在的技术条件下,能实现这样的实时数据传输和精准打击,背后是无数科研人员和官兵们的辛勤付出。
演练结束后,“南昌” 号缓缓返航。舰上的官兵们站在甲板上,望着远处的星空和海面。海风拂过他们的脸颊,带着咸咸的味道。他们知道,这艘钢铁巨舰的启航,只是华夏海军走向深蓝的开始。
而在江南造船厂和渤海湾造船基地,灯火依旧通明。工人们还在加班加点地工作,为了更多的 “南昌” 号,为了更多的民用运输船,为了国家的海洋事业,他们默默奉献着自己的力量。在那个技术相对落后的年代,正是这份执着和坚守,推动着国家一步步走向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