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拙夫子 作品

第784章 华夏自卫军的全面崛起(第2页)

海军陆战队的训练场上,两栖装甲车正从登陆舰上冲下来,溅起的水花在阳光下闪着光。三万人的队伍里,特种兵学校毕业的精英们在演示水下爆破,原来参加特种兵训练学校训练半年后 “淘汰学员” 则在驾驶舰船防卫,他们的战术动作非常标准,专业能力不输海军陆战队的专业战士,比普通士兵的战术水平精准三倍。“这个叫王大壮的,” 教导师的李教官指着一个汗流浃背的士兵,“在特种兵学校因体能稍差被淘汰,但舰船堵漏的速度全旅第一。”

空军基地的机库里,田雨正检查新型喷气式战斗机的发动机。

空优战机的尾焰在跑道上划出蓝色弧线,战略轰炸机的弹舱里,巡航导弹的制导系统闪烁着绿光。

“这些螺旋桨运输机可是宝贝。”

她一边说,一边指着正在装载物资的运输机,“当年卖战机时特意留的,这西千架运输机,现在能把一个轻型机械化军三天内投送到全国任何地方。”

军民两用机场的分布图上,五百多个红点覆盖了华夏的每片土地。

云南山区的傣族老乡在跑道旁种橡胶树,既不影响战机起降,又能给机场创收;新疆的棉农们用运输机的货舱运送棉花,比卡车快十倍。“上个月山洪暴发,” 空军司令笑着说,“牧民们骑着马给首升机引路,把被困的游客全救出来了。”

支撑这一切的,是遍布全国的工业网络。三十八个石油化工厂的烟囱在晨曦中冒烟,产出的航空煤油能让轰炸机绕地球飞行两圈;五十六座钢铁厂的转炉吞吐着红热的钢水,每小时能浇铸出两艘驱逐舰

的甲板;五百六十三座机械厂的流水线不停运转,坦克的履带板和拖拉机的犁铧在同一条生产线上诞生。

教育和医疗的成果,藏在士兵们的家书里。伞兵小张看着信说,“妹妹在县里的寄宿学校考了全班第一,学费全免;”海军陆战队的小李拿着父母来信对战友说:“家乡的乡镇医院能做阑尾炎手术了,不用再跑几十里山路。”

那些从欧美引进的科学家们,此刻正带着学生在实验室里调试导弹的制导系统,黑板上的公式旁边,贴着他们孩子在华夏学校画的画。

刘铮站在金陵城的城墙上,望着远处工厂的烟囱与军营的旗杆交相辉映。五年时间,华夏像一把被重新锻造的宝剑,剑身是先进的武器装备,剑柄是坚实的经济基础,而握住剑柄的,是亿万掌握知识、心怀家国的人民。他知道,当特战队员的匕首、航母的主炮、战机的导弹共同守护这片土地时,任何觊觎的目光,都只能在钢铁长城前黯然退缩。

夕阳西下,特战部队的训练还在继续,枪声、爆炸声与远处工厂的汽笛声交织在一起,像一首属于这个时代的交响曲。刘铮的目光投向太平洋,那里,华夏的航母舰队正在巡航,舰载机的尾迹在蓝天上划出巨大的弧线,仿佛在书写一个民族的誓言:和平不是乞求来的,而是用实力守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