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5章 训为不战:会议室里的强军箴言(第2页)
将领们的呼吸变得沉重。孙德胜想起上个月检查的守备连,有个排长把战术演练搞成了花架子,为了好看让士兵在泥地里滚得满身是泥,却没教他们如何利用地形隐蔽。刑刚也在反省 —— 他的部队确实在实弹射击上成绩斐然,却在后勤保障演练中出了纰漏,弹药输送车在山地抛锚了三次。
“无论有没有战争威胁,训练必须和战时一样严苛。” 刘铮的声音在会议室里回荡,“狙击手要在暴雨里趴三天三夜,确保瞄准镜蒙上水汽也能命中;装甲兵要在零下西十度的野外拆装发动机,保证严寒中不会掉链子;连炊事员都得学会在弹雨中架设野战炊事车,让战士们吃上热饭。”
他顿了顿,走到巨大的沙盘前,抓起一把象征华夏领土的青沙:“如果我们强大,敌人就算再贪婪,也得掂量掂量 —— 咬我们一口会不会崩碎牙齿,会不会赔上自己的家底。” 沙粒从指缝漏下,落在标注着航母战斗群的蓝色区域,“但如果我们弱小,财富就成了原罪。”
“想想八国联军。” 刘铮的声音陡然转厉,“他们为什么敢来?因为我们弱!他们把圆明园的宝物运回国时,想过我们的百姓吗?把青岛租给d国,把香港割给腐国时,问过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吗?” 他抓起一支红笔,在沙盘上划出无数道分割线,“真到那时候,华夏会被切成多少块?百姓会被多少种语言吆喝着干活?”
刑刚猛地攥紧拳头,指节发白。他想起在新疆看到的老地图,上面标着沙俄侵占的领土,那些地名如今还留着俄语的痕迹。孙德胜则想起博物馆里的辛丑条约原件,那些屈辱的条款像鞭子抽在心上
。
“所以我们必须加倍努力。” 刘铮的声音重新变得沉稳,“训练场上多流汗,战场上就能少流血;战术上多创新,敌人就摸不清我们的路数;装备上尖端,才能让防线固若金汤。” 他指着窗外列队训练的士兵,他们正顶着烈日练习刺杀,枪尖的寒光刺破暑气,“这不是为了打仗,是为了让后代永远不用打仗。”
座钟敲响十二下时,刘铮拿起红色指挥笔,在作战地图上圈出三个区域:“孙德胜,你的中型机械化部队加强南海岛礁防御演练,重点练反登陆;刑刚,你们不要再你们防区,你们要到第二集团军防区搞一次跨区机动,检验后勤保障;其他人回去后,把今天的话带给每个士兵 —— 我们扛枪,是为了让更多人能放下枪,安心过日子。上午会议结束,下午继续开会。”
将领们起身敬礼时,檀香的烟气恰好漫过 “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的匾额,与 “安居乐业” 的标语在空气中交融。孙德胜走出会议室时,把刚想抱怨的参谋拦住了:“回去告诉部队,明天开始加练夜间格斗,动作要实,不许玩花活。” 刑刚则掏出笔记本,写下 “让炊事班学战场急救”—— 他突然明白,守护和平的本事,往往藏在最不起眼的细节里。
刘铮站在窗前,看着训练场上的士兵变换阵型,像一群移动的钢铁长城。阳光穿过他们的枪林,在地面投下密集的阴影,仿佛为这片土地织就了一张无形的盾。他知道,真正的强军不是喊出来的,是练出来的,是让每个敌人在动手前,都得先看看这张盾有多硬,这柄剑有多锋。而这一切的终极目的,不过是让市井的炊烟永远比战场的硝烟更稠密,让学堂的读书声永远比枪炮声更响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