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甄贾联姻(第2页)
风流韵事的八卦总是传的很快,一时之间,江南地界上,连平头百姓都知道,有那么一个白鹭镇,镇上有那么一个茶楼,长期请了一个名叫玉音班的,唱曲的姑娘个顶个的美貌,不然,贾大爷可是京里来的,太子的伴读,什么美人没见过,非得偷偷在那儿买个姑娘呢?
哦,不,不只买了一个,还有一个,北静王都带回京了。那可是郡王呢,不漂亮的姑娘,能带回京?
一时之间,各种流言,编得比戏班子的故事都精彩。
之所以这么大动干戈,还有一个缘故,这两个被贾赦买走的姑娘,与舒杏算是同一批里,在甄家的院子中生活最久的,哪怕舒杏现在摇身一变,成了贾婷,妆容也换了,但留着这么两个熟悉她的人在玉音班,指不定哪天这两个姑娘就被送到金陵官场上的哪户人家了,万一碰着面呢?这种可能性极小,但能杜绝,自然是先杜绝最好。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北静王与西皇子启程前,林如海自然在送行的官员行列。以北静王的聪明,林如海的暗示,不可能听不懂。至于听懂了,要怎么做,那就是北静王的事了。
如果北静王愿意多一事,想查一查自己带回京的姑娘的底,那当然就最好了。
如果不愿意,对林如海和贾家也没有损失。
林如海笑道:“这主意是我们出的,丢脸的却是大哥,其实有些对不住他的。”
贾妍并不觉得:“大嫂本来就有意给他纳房妾室,还来信,让我在这边看看,若有合适的良家子,
家里困难的,愿意出这笔银钱呢。如今人己经替她寻到了,等回了京,请她亲自过目呗,合适就留下,不合适,老太太自有安排。这姑娘也算是因祸得福了,从此跳出火坑。”
说到这,她就不能不想到那个叫李溪月的姑娘,当时因为天色、距离,看的不那么清楚,但那个李溪月的姑娘用头往船上碰,以前觉得只有戏剧里才会发生的事,就发生在自己眼皮底下,震憾可想而知。
林如海:“老太太可有说,婚期定在什么时候?我猜甄家这么急,是想让老太太和太太参加完婚礼,再回京吧。”
贾妍把信递给林如海:“夫君猜对了。不过上半年没有合适的日子,最好的日子是在八月里,就定在八月了。”
林如海看完信:“这样也好,中秋后,天气凉爽下来,老太太回京,路上也舒适些。”
贾妍:“河道修到明年三月就停工,原本老太大是打算清明后,这边工程也停了,大哥送他们回京,正好合适。如今计划又改了,只怕父亲在京里也犯愁。今年京里过年,府里就很冷清了。”
林如海:“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母亲在京里,一个人过年,不是更冷清。”
贾妍:“要不,你我各自分别写封信,请母亲来这边过年?等到腊月二十左右,朝廷封印,你也放假了,到时我们一起回姑苏,母亲也很多年没回过姑苏了,正好一家子在老家过年,大年初一,还能去给祖辈们上新年坟。”
林如海一听,也觉得可行:“夫人怎么就能想的这么周到呢。那,我们分别写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