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卧听风雨天下安(第2页)
等到夕阳西下,光线斜斜地照进茶室,斑驳的树影打在器物上,简单的线条有了光的弧度,朴拙的质地泛起了微微的金芒,原本只是一件再平凡不过的茶器,顷刻间像有了生命一般,享受着这落日的余晖。
作品是有生命的,留白即是呼吸。
中国有句老话:言有尽而意无穷。老匠人的茶器之所以美,不过是省去了器物本身的复杂,把更多的空间留给了自然,把更多的时间留给了忙碌一天的你我。
公元四世纪之后,楼兰国突然销声匿迹。
据《水经注》记载,东汉以后,由于当时塔里木河中游的注滨河改道,导致楼兰严重缺水。敦煌的索勒率兵千计来到楼兰,又召集鄯善、焉耆、龟兹三国兵士三千人,不分昼夜横断注滨河引水进入楼兰缓解了楼兰缺水困境。
但在此之后,尽管楼兰人为疏浚河道作出了最大限度的努力和尝试,但楼兰古城最终还是因断水而废弃了。
有人说楼兰的死亡,是由于人类违背自然规律导致的,楼兰人盲目滥砍乱伐致使水土流失,风沙侵袭,河流改道,气候反常,瘟疫流行,水分减少,盐碱日积,最后造成成王国的必然消亡。
无论怎么说,有一点是肯定的,给楼兰人最后一击的,是瘟疫。
这种可怕的急性传染病,传说中的说法叫“热窝子病”,一病一村子,一死一家子!
在巨大的灾难面前,楼兰人选择了逃亡——就跟先前的迁涉一样,都是被迫的。
楼兰国瓦解了,人们盲目的逆塔里木河而上,哪里有树有水,就往那里去,那里能活命,就往那里去,能活几个就是几个。楼兰人欲哭无泪。他们上路的时间,正赶上前所未有的大风沙,是一派埋天葬地的大阵势,天昏地暗,飞沙走石,声如厉鬼,一座城池在混浊模糊中轰然而散……
如今这里已经荒无人烟,死气沉沉,成了那些亡魂怨灵的栖息地。
曾经繁华的村落,如今只剩下断壁残垣,仿佛在诉说着过往的辉煌与如今的凄凉。
昔日的喧嚣和热闹已经一去不返,只留下被岁月侵蚀的建筑,默默诉说着曾经的繁荣。阴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似乎在低语着不为人知的故事。
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弥漫着悲伤与绝望的气息,让人不寒而栗。
夜幕降临时,月光洒在这片废墟上,更增添了几分诡异与恐怖。偶尔传来的几声鸦鸣,更是打破了这份死寂,让人感到无比压抑。这里,仿佛已被世界遗忘,成了一个被诅咒之地。
荒草在风中摇曳,似乎在为这片土地哀悼,而那些破碎的瓦片和散落的家具,无声地诉说着曾经的生活场景。暮吟和阿霖走在破败不堪的街道上,眼前的景象万分凄凉——七杀令,真的会藏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