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章 恐怖的嫂嫂
小老虎走了。
走的时候别的都没拿,茹慈这些年做的鞋子和鞋垫他是一个都没放过,他全部带走。
临走时候还给余令留了一匹马。
一匹宝马。
这匹马苏怀瑾来看了,他说应该是从罪臣家里收缴上来的。
因为马屁股上属于原来主人的烙印上印了一个新的印记来遮盖。
这匹马的到来最开心的还是闷闷的那匹马。
马厩里有了两匹好马,短暂的安静后它们就开始打架。
打完了,也不知道谁输谁赢,然后互相闻彼此的屁股。
找来了包不同,他看了一天,说两匹马要配种了。
余令问他如何看出来的,他拉着余令看马尿尿。
说什么马尿尿次数多,尿液里有分泌物就是发情了。
余令觉得这是真的高手,能在浑浊的尿液里看到分泌物。
高明邱推荐的人还是很靠谱的,一两银子的高工钱没白花。
包不同还说了,还要等一等,等到四月就好了,不用管,等怀上了再悉心的照料。
马厩是安静了下来,家里确是乱糟糟的厉害。
师兄依旧稳健,严厉的教学态度让这几个孩子哇哇直哭。
余令的大婚相当于给几个孩子放了假。
假期结束后要收心了。
殊不知师兄这是拿几个孩子练手,等长安那块破地上的书院建好,他就要去教更多的孩子。
如今这是小场面。
闷闷满以为嫂嫂来了,她终于有了个撑腰的人。
结果嫂嫂非但不撑腰,还把她拉到屋子里抽屁股。
男女之防,师兄教训闷闷多是口头教育,实在受不了了就打手。
茹慈来了他算是解脱了。
茹慈可不会用嘴巴好言相劝,她觉得麻烦,事教人最简单。
师兄不好下手她好下手,这一顿打下来任何人都不敢说话。
长嫂如母可不是嘴上说说而已。
洪武爷的侄子朱文正参与叛乱,可仍册封其后代为靖江王。
真以为朱文正是洪武爷的侄儿那么简单。
主要感谢长嫂王氏对洪武爷小时候的养育之恩。
闷闷发现家里最仁慈的竟然是自已先前认为最严厉的大哥,被打了一顿,闷闷冲到书房张开手。
“哥,你就忍心?”
余令头也不抬道:“我现在若是不忍心,将来你就会吃更大的苦,哪怕你是一个女子,学问你也得学。”
闷闷知道大哥不会帮自已了,扭头去找老爹。
老爹望着告状的闷闷直叹气。
小时候总担心闷闷是个哑巴。
他都准备听那些‘过来人’的意见把闷闷舌根下的肉筋割一下,现在倒好……
一张嘴,都能把他烦死。
老爹知道茹慈教的都是对的,茹家虽然门庭冷淡,但学问却是没得说。
况且茹慈她教的都是管家的本事。
大道理余员外讲不出来。
余员外只记得,俗话早就说了,“秧好一半谷,妻好一半福”。
家里有个贤内助,那才是一个家最好的风水。
这可是一个家族兴盛最重要的学问,外人求都求不来。
望着喊着累的女儿,老爹受不了了,骑着驴子过了龙首原上头的渭河。
军户里的铁匠把炉子做好了,准备熔炼铁石头打造农具。
他要把煤里的炭石头挑出来找人运到长安。
茹慈的到来一点都不突兀,也不需要什么融合熟悉。
因为她对这个家已经很熟了,两年前闷闷就开始喊嫂嫂了。
家里的众人都开始偷偷的喊夫人了。
如今开始管家那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没有人会觉得这有什么问题,觉得不对的人才有大问题。
茹慈抱着猫走向了后宅。
捋清了家里的情况后茹慈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如意和小肥安家。
两人从来都不是余家的奴仆,如今大了,也需要成家立业了。
“夫人,你这是要赶我走么?”
茹慈望着如意叹了口气:
“你对咱们家掏心掏肺,我怎么舍得赶你走呢,你大了,小柿子也大了,你也要成家立业了,等你有了孩子,不能没个家!”
小柿子脑袋杵的低低的,脸红红的。
“家,我替你弄好,在令哥去京城之前再把你跟小柿子的婚事一办,回去后,对你死去的爹娘也有交代不是!”
“那府里的?”
“这个家,你的屋子依旧留着,这个家你的位置依旧不变,只要你愿意,这个家的大门永远为你敞开!”
如意放心了,这不是赶自已走,而是在帮自已和小柿子成家。
想明白了这一切,如意拉着小柿子跪下来就要磕头。
这年头亲戚都靠不住,余家养了自已这些年,还帮自已成家立业!
这就是再造。
见如意要磕头,茹慈赶紧走到如意跟前,说什么也不让如意磕下去。
这头磕不得,也不能磕!
见如意明白了自已心意,茹慈把目光看向陈婶和小肥。
“婶婶,你和小肥也是一样,小肥也大了,陈家不能没了子嗣,宅子我也同样安顿好,家散不了!”
陈婶年长,她比任何人都知道这里是多大的情义。
余家养活了母子两人这些年,小肥又吃的多,一个人一顿吃三个人的饭。
如此大的胃口余员外和令哥一句话都没说。
都说日久见人心,这情谊若是忘了,那真是活该自已一辈子的劳苦命。
这是活命之恩。
如今余家要帮着自已立门楣这就是再造,只要自已的儿子不傻,紧紧跟着令哥。
那自然会有人来跟着自已的儿子。
不要说这些人势利,人家只不过也想带着家人把日子过好。
如此一来自已儿子手底下就有了人,陈家就可以由小门小户走向大户。
如此一来,自已儿子就成了陈家最有出息的。
望着不说话一直在流泪的陈婶,茹慈上前替她轻轻抹去眼泪:
“婶婶,这不是赶你走,令哥今后还少不了你们母子呢!”
“夫人,这恩情一辈子都还不清!”
“那就不还了,咱们就好好的照看这个家,紧紧地抱在一起,一步步的往上走,子子孙孙都住在一起……”
“好!”
茹慈给如意还有小肥安家了,家就在宅子旁边,离的很近,数步的距离而已。
看似变了,一切根本却没变,大家更亲近了。
一个家族的开枝散叶光靠自已不行,必须要有一帮子知根知底的人在一起,无数个小家后面往前推。
小家帮助大家,大家反哺小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余家现在做的就是这件事。
等把这两家忙完了还有从一开始就跟着余令的老修,谢添,李大牛,孙长久,吴法友五人。
这些人从余令当小旗的时候开始跟着余令,余令自然也不会忘了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