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晨室主 作品

第215章 书香灶火(第2页)

以后这就是咱们的镇店之宝,告诉所有人,劳动者的权益不能被欺负。

第二天一早,何雨水带着学生去了城南仓库。刚推开门,就看见十几个孩子在昏暗的光线下缝扣子,最小的才六岁。

工头拎着鞭子走过来,三角眼吊得老高。

你们来干啥?滚出去!

何雨水把学生证和相机往他面前一亮,快门 “咔嚓” 响。

我是政法大学的学生,现在举报你使用童工,这是证据。

工头挥着鞭子就打过来,被随后赶到的警察按住。

带走!

孩子们被送往孤儿院时,最小的女孩拉着何雨水的衣角。

姐姐,我还能吃到你家的芝麻包吗?

何雨水蹲下来,帮她理了理头发。

能,以后每天都给你送,还教你读书写字。

回到饭馆时,何雨柱正往蒸笼里摆芝麻包,每个上面都点着红点。

我猜孩子们会来,多蒸了两笼。

张师傅用拐杖敲了敲地面,笑得满脸皱纹。

你爹要是看见现在的你,保准能多喝两碗酒。

正说着,李司令带着教育局的人来了,手里捧着块新牌匾。

“法律援助示范点”,以后这就是咱们区的普法基地。

何雨水望着牌匾上的金字,突然对哥哥说。

哥,咱再添张桌子,专门给来咨询的人用。

何雨柱往灶膛里添了块煤,火苗窜得老高。

听你的!再盘个新灶台,我给大伙做 “法律套餐”,菜名就叫 “权益保障”“公平正义”。

孙志国往墙上贴新打印的条例,浆糊刷得匀匀的。

我把常见问题写成顺口溜,保证大伙一看就懂。

杨为国从储藏室抱出捆新书,全是图文版的法律读物。

我托人从上海带的,带插画的,孩子们也能看。

傍晚的阳光透过窗户,把 “雨水食堂” 的牌匾照得通红。何雨水站在灶台前,接过哥哥递来的锅铲,第一次独立炒出了红烧肉。

香气漫出去,引来好多人围观,有工人,有学生,有老人。

有人喊。

何师傅,给我们讲讲《劳动法》吧!

何雨水把菜盛出来,声音清亮得像铜铃。

好,今天就着红烧肉,咱们讲讲加班工资怎么算!

灶膛里的火越烧越旺,映着她的脸,像朵在烟火里绽放的花。

何雨柱看着妹妹的背影,突然觉得她手里的锅铲,比自己的更有力量。

这力量不是来自力气,是来自知识,来自公道,来自心里那团永不熄灭的火。

门口的铜铃又响了,这次进来的是个拄着拐杖的老兵,手里攥着张泛黄的抚恤金条。

姑娘,你能帮我看看,这钱是不是少了?

何雨水往他手里塞了个热馒头,指着靠窗的桌子。

您坐,我这就给您算。

老兵坐下时,看见墙上父亲的遗像,突然立正敬礼。

我认识你爹,当年他为了给我们讨抚恤金,在军部门口站了三天三夜。

何雨水的眼眶突然热了,往炉膛里添了块煤。

原来,我走的路,爹早就走过了。

火苗舔着锅底,发出温暖的声响,像在说。

是啊,只是这次,你带着更亮的光。

夜色渐浓,饭馆的灯亮得像颗星,照亮了整条街。

有人说。

这饭馆不光能吃饱肚子,还能长骨气。

何雨水听见了,往锅里撒了把葱花,香气漫了满屋子,像在书写一个永远讲不完的故事。

故事里,有灶台,有书本,有烟火,有公道。

还有个叫何雨水的姑娘,用锅铲和知识,守护着一方天地的温暖与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