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潘兴坦克(第2页)
配备的m82被帽穿甲弹初速达853米/秒,能有效对抗德軍“虎“式坦克的正面装甲。辅助武器包括一挺12.7毫米车顶机枪和两挺7.62毫米同轴,同航向机枪,形成立体火力网。
其实这两挺七点六二毫米的机枪,才是对步兵杀伤最大的机枪了,毕竟坦克炮射速慢,转向也慢,因此是比较好躲避的,但是这两挺机枪就不同了。
而防护性能方面,m26采用创新性的“差异化倾斜装甲“设计。车体首上为102毫米/46°倾斜装甲板,等效防护达180毫米;炮塔正面装甲厚114毫米,配合独特的“鸡蛋壳“造型,能有效跳弹。这种防护水平足以抵御“豹“式坦克75毫米炮在常规交战距离的攻击。为应对德軍88毫米炮威胁,部分前线部队还在炮塔加装38毫米附加装甲,使正面防护提升至等效200毫米。不过其侧面装甲仍显薄弱,仅51-76毫米的厚度在巷战中易遭“铁拳“火箭筒攻击。
而动力系统是m26饱受争议的部分。其搭载的福特gAf型8缸液冷汽油机输出功率仅500马力,推重比仅为12.5马力每吨,导致公路极速仅48公里每小时。这套源自飞机引擎的动力系统在阿登森林的泥泞地形中频繁过热,故障率高达43%。战后调查报告显示,超过60%的战场抛锚源于变速箱与冷却系统缺陷。为改善机动性,1945年4月投产的m26A1换装了改进型变速箱,并将履带接地压强从12.8psi降至11.6psi,越野性能得到有限提升。
在四五年二月,首批二十辆m26急运至鸥洲战场,在科隆战役中,m26首次遭遇得軍“虎“ii坦克并取得击毁记录。最著名的战例发生在3月6日的埃尔登镇,一辆绰号“火球“的m26在800米距离连续击毁两辆“虎“式坦克。据统计,在鲁尔包围战期间,第9集团軍的56辆m26共取得击杀德軍重型坦克42辆、四号坦克78辆的战绩,自身仅损失19辆。这种1:6.3的交换比远超同期m4坦克的1:1.2,极大提振了盟軍士气。
不过m26也暴露出诸多设计缺陷。其炮塔液压回转机构速度仅为24°/秒,远慢于德軍坦克的手动操作;车长缺乏全景指挥塔,战场感知能力受限;主炮俯角仅有-10°,在山地作战时难以利用地形。这些缺陷在1945年4月的哈茨山脉战斗中尤为明显,第2装甲师的m26部队因地形限制反被德軍“追猎者“坦克歼击车伏击损失惨重。
战争结束时,米啯生产m26系列坦克1436辆,其中246辆参战。尽管存在不足,但它的出现标志着米軍装甲部队正式迈入“重型坦克时代“。
当然随着潮啯战争的爆发,这些二战时期生产出来的坦克自然就是物尽其用的被运到了潮啯战场上来了。
然而这两辆坦克所藏身的位置王根生早就感知到了,所以在两辆潘兴坦克从藏身的茅草屋里冲出来的时候,迎接其的自然就是王根生早就已经准备好的反坦克手雷了。
请收藏本站:www.577ff.cfd。笔趣阁手机版:m.577ff.cf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