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该让谁去做?(第2页)
正因为那片区域长期处于分裂状态,战争频发,各国都在军备竞赛和商业竞争。
在这种外部驱动力下,所以他们的发展速度尤为快。
反观满清,因为周边都没有同等级的对手,以为老子天下第一,所以安于现状,闭关锁国。
这时候就会有人说了:“你不能只喷大清呀,论禁海时间长短,清<明,明朝难道就不是闭关锁国了吗?”
洪武年间,朱元璋就颁布了《禁海令》,严禁民间私自出海贸易,与外国通商,违者以“通倭”罪处死。
结合时代背景,元末沿海张士诚、方国珍残余势力与倭寇勾结。
出于安全考虑,这样做无可厚非。
“郑和下西洋”,只是开放官方航海,对民间海禁依旧没有解除。
嘉靖时期,实行了最严厉的封锁。
不仅对私自出海者处于极刑,甚至强制将百姓迁移,朝廷主动销毁船只,沿海50里无活口。
你能说大明皇帝错了吗?站在他们的立场上看,并没有错,一切都是为了维护统治。
不过在现实中,大明的海禁形同虚设,属于雷声大雨点小。
表面上朝廷严禁出海,实则睁只眼闭只眼。
由此看得出来,大明主要防范的是倭寇,并非抵触对外贸易。
而且汉人的学习态度好,看到外国的先进技术,例如佛朗机炮,会买过来想办法复刻。
再看看满清?
从“奇技淫巧”到“我要洋人死”,不过百余年的时光。
禁海只是一种政策,真正的“闭关锁国”,指的是统治者对先进技术的看法。
......
朱祁钰虽然明面上没有否定朱元璋制定的“重农抑商”这项国策,但他在行动中,无不体现出经济扶持。
他不确定未来会变得怎样,他只在意当下。
如果说,朱祁钰最担忧的事情就是,万一大明真正实现了天下无敌,缺乏危机思想,会不会科技停滞不前?
久而久之,丧失竞争力。
现在,还有他这个皇帝去主动促成,大力投资研发。
那以后呢?
以后的事情,谁也不能保证。
但是朱祁钰可以保证,在他有生之年里,尽最大的能力,将全世界的资源全都笼络在大明怀里!
是的,他要干的就是,竭泽而渔。
他要干的,就是摧毁全人类的文明。
只要大明占领一个区域,首要之事,先将当地一切文化符号灭绝。
把你们的语言、文字、工艺......统统摧毁!烧得精光,一点不留!
哪怕你们埋在地底下的,也全部挖出来,毁尸灭迹!
朱祁钰的宗旨是,这个世界不需要拥有多样性,一个文明就够了。
而藩属地区的学堂,教的都是儒学,不会涉及任何科技知识。
科举试卷都是特别定制的,就让他们写八股文。
考上了,就被安排到其他地方,当个小官。
从科举改革中可以看出,朱祁钰在国内不推崇儒学,提倡创新思维,科技强国。
他却在外面大力推行真·腐儒式教育。
哪怕有朝一日会被后人谴责,他也要这么做。
一切,为了华夏,永远领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