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八章 专项会议(第2页)
刘副主任坐在副驾驶位置上,回过头来,对坐在后座的陈远说道:“小陈啊,这次区里的专项会议,规格比较高,本来是我和王主任两个人参加。”
“考虑到你刚开始接触这方面的工作,多听听、多看看有好处,以后这类会议你可能也要独当一面了,早点熟悉没坏处。”
“这个‘四清’和提高‘工农’素质的议题很重要,是接下来一段时间的工作重点,你要认真学习,这对你尽快适应新岗位,了解当前的基层工作方向很有帮助。”
陈远逐渐明悟,这都跟李建军的身份有关,认真地点头:“谢谢两位主任的栽培,我一定好好学习,认真领会,不辜负领导的期望。”
小轿车一路平稳行驶,很快就来到了区政府大院。
区政府大院果然气派非凡,几栋青砖灰瓦的苏式办公楼在晨光中显得庄严肃穆。
陈远跟着王主任和刘副主任走进一座专门的大会堂,更是被眼前的景象小小地“震撼”了一下。
挑高的屋顶,宽敞明亮的空间,一排排铺着蓝色绒布的整齐座椅,足以容纳数百人同时开会。
主席台上铺着鲜红的绒布,后面墙壁上悬挂着一条巨大的红色横幅,上面用宋体写着几个醒目的大字:“‘四清’和提高‘工农’素质专项大会”。
空气中都弥漫着一种严肃而郑重的氛围,让人不自觉地挺直了腰板。
在入口处的签到处签完到,陈远在刘副主任的示意下,找了个靠中间且略微靠前的位置坐下,拿出崭新的笔记本和一支英雄牌钢笔。
他环顾四周,来参会的看样子都是各单位的头头脑脑,个个神情专注,衣着整齐。
很快,大会开始了。主持会议的据说是区委的一位秘书,年纪不大,但声音洪亮,吐字清晰,带着一股很官方的感觉。
他首先宣读了一份盖着鲜红印章的红头文件,文件的标题与横幅内容一致。
然后,他开始对文件精神进行详细的解读。
陈远听得聚精会神,虽然很多政策性的提法和深层次的背景,他目前还是一知半解,有些地方甚至听得云里雾里,但他能清晰地感觉到,这次会议的内容至关重要,关系到接下来一整年的工作部署,甚至更长远的工作方向。
“‘四清’,即清理思想、清理政治、清理组织、清理经济……”
“提高‘工农’素质,要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入手,大力提升广大工人和农民群众的文化科学水平,努力掌握先进的生产技能……”
区委秘书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要点,陈远都努力地往脑子里记,手上也没停,笔尖在笔记本上沙沙作响,飞快地记录着关键词和自己的初步理解。
这次会议,对他而言,无疑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和重要的业务学习。
......
南锣鼓巷。
贾家。
秦淮茹刚刚完成了一件大事——她成功地从一向吝啬的婆婆贾张氏那儿“借”到了一大笔钱。
看着秦淮茹将一叠用手帕包得严严实实的钞票小心翼翼地揣进怀里,贾张氏的脸拉得老长,像苦瓜一样,嘴里还在不停地唉声叹气地念叨:
“哎哟喂,我这老婆子辛辛苦苦攒下来的棺材本啊!你可一定要把事情!”
她的声音里充满了肉痛和不舍,眼神一直瞟着秦淮茹揣钱的衣兜。
秦淮茹对婆婆的抱怨和哭穷几乎是充耳不闻。
“妈,您就放心吧,”她转过身,语气异常坚定地对还在抹眼泪的贾张氏说,“正如我跟您说的,‘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为了棒梗他们哥仨将来的好日子,这点付出是值得的。等事成了,我加倍还您!”
贾张氏瘪了瘪嘴,用怀疑的眼神上下打量着秦淮茹,没再吭声,但那肉痛的表情,显然还是没缓过来。
秦淮茹不再多言,她知道跟婆婆说再多也没用,事实胜于雄辩,关键是看结果。
她拿着钱,没有片刻耽搁,立刻就脚步匆匆地去了趟附近的农贸市场。
清晨的农贸市场人声鼎沸,各种蔬菜瓜果的清香和牲畜家禽的气味混杂在一起,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秦淮茹目标明确,她穿梭在各个摊位之间,仔细挑选着。
她买了不少时令的蔬菜,还有猪肉和鸡蛋,和一些自家晒的干货,像是干豆角、黑木耳、黄花菜。
除此之外,她还特意买了一些在河北农村那边比较稀罕和实用的东西,比如几块散发着香味的槐花肥皂,几盒“洋火”——也就是火柴,还有一些颜色鲜亮的布头和几包缝衣针、几绞各色棉线。
她将采购来的东西分门别类,用带来的几个大布袋和一只竹编的菜篮子装得满满当当,几乎快要提不动了。
一切准备妥当后,秦淮茹背着一个沉甸甸的行囊,手里还拎着一个大篮子,额头上渗着细密的汗珠,挤上了开往京郊方向的长途公交车。
车窗外的景物开始飞速倒退,秦淮茹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看着窗外逐渐远去的京城轮廓,暗暗发狠,这次一定要拿下秦京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