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 考察
“稍等一会,等我把这字写完。”张薛峰收回目光,将目光移回到宣纸上。他并未因客人的到来而有丝毫急躁,手腕沉稳,在雪白的宣纸上从容不迫地挥洒。
笔锋或提或按,或疾或徐,每一个动作都蕴含着千钧之力。
随着最后一笔落下,一个遒劲有力的“道”字跃然纸上,与前面的字句连成一气。
“挥毫写春秋,记人间正道”。
十个大字,笔力雄浑,铁画银钩,一股浩然正气扑面而来,仿佛能听到金石交击之声。
张薛峰满意地端详了片刻,这才不疾不徐地将毛笔搁在一方古朴的玉石笔架上,发出一声清微的脆响。
他扶了扶鼻梁上的老花镜,镜片后的目光终于从自己的作品上移开,锐利而深邃,落在了苏婉身上。
“小婉啊,”他的声音温和,像是对待自家的后辈,“今天怎么有空,带着朋友到我这个老头子这里来了?”
苏婉闻言起身,姿态恭敬却不显拘谨。
“张叔叔,我这不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嘛。”
苏婉的声音清脆悦耳,她侧过身,将身旁的陈远介绍给张薛峰。
“这是陈远,我的……一位合作伙伴。我们两个合写了一部小说,叫《新生》,想要发表,不过请您先给斧正斧正。要是您觉得还行,就在这发表了!”
“哦?”
张薛峰发出一声意味深长的轻吟,目光终于从苏婉身上,正式投向了一直静立不语的陈远。
他上上下下地打量着陈远。
眼前的年轻人,一身剪裁得体的中山装,身姿挺拔,面容沉静。
面对自己这个出版社的副社长,他既没有普通年轻人的局促不安,也没有刻意表现的阿谀奉承,那双眼睛锐利而平静,仿佛深潭一般,不起波澜。
好一份定力。
张薛峰在心里暗自点头,嘴上却带着几分考究的笑意。
“能让我们家小婉看上,还愿意一起合作写书的年轻人,可不简单呐。”
这句夸赞听似随意,却像一块石头投入平静的湖面,瞬间让书房里的气氛变得微妙起来。
陈远只是微微颔首,淡然一笑,并未接话。张薛峰的目光再次回到书桌上,他伸出食指,笃定地指向那幅墨迹未干的宣纸。
“说来也巧,我刚写了这么一副上联,正愁着怎么对下联。”
他的嘴角勾起一丝莫测的弧度,眼神锐利地看着陈远。
“既然小同志也是舞文弄墨的文化人,想必才思敏捷。不如,就帮我这个老头子看看,这下联,该如何应对才好?”
话音落下的瞬间,苏婉的心猛地提到了嗓子眼。
来了!
她就知道,张叔叔绝对要来这出,害怕陈远因此生气!
这哪里是随口一问,这分明就是一场最直接、最严苛的考校!
“挥毫写春秋,记人间正道”,这上联何其宏大的气魄,几乎是张叔叔这一辈文化人毕生风骨与追求的写照。
用这样的句子来出题,看的早已不是文采辞藻,而是答题人的心胸、格局与志向!
这种下联可不是谁都能接上的!
一瞬间,担忧如潮水般涌上苏婉的心头。
陈远的面色却一如既往的平静,眼神深邃,仿佛早已料到这一出。
他对着张薛峰微微颔首,算是接下了这道题。
他没有丝毫迟疑,从容地走到书桌的另一侧。
目光在那副上联上短暂停留,一股了然于胸的气度油然而生。
他挽起中山装的袖口,露出一截结实的小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