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我不和谁争,谁和我争我也不屑(第2页)
许久,李渊长长地叹了一口气,那口气中,有后怕,有庆幸,更有无尽的欣慰。
他看着窗外,仿佛穿透了层层宫墙,看到了那道年轻的身影。
“所以朕庆幸。”
“若非如此,以他的性情,以他藏在水面下的这
些力量……就凭世民和建成的那点手段,他日,这大唐,必将天翻地覆,血流成河!”
偏殿之内,死寂无声。丘行恭与李靖二人,仍沉浸在方才那颠覆性的信息之中,冷汗浸湿了背甲。
良久,丘行恭猛地单膝跪地,甲胄与地砖碰撞,发出铿锵之声。“陛下!蒙家上下,誓死追随主上!有主上在,何愁大唐不兴!其余几位公子,无论是秦王还是太子,皆无此等经天纬地之才,不足以服众!”
这番话,已是赤裸裸的站队,更是将李世民与李建成贬得一文不值。
李渊看着他,脸上那份属于帝王的威严渐渐散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复杂的欣慰。他亲自上前,扶起丘行恭。
“你的忠心,朕信。”李渊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朕也不妨告诉你们,朕早已立下遗诏,藏于黑冰台。若朕有不测,遗诏便会昭告天下。诏书中,继承大统者,唯萧羽一人。”
此言一出,无异于又一道天雷,炸得李靖与丘行恭心神剧震。他们明白了,李渊早已做出了选择,并且用大唐最隐秘的力量,为这个选择上了最后一道锁。
“陛下,”李渊的目光转向李靖,“你可知,这‘武道之力’,究竟为何物?”
李靖躬身:“臣不知。李勣口风极紧,只说此力源于主上,其余,一概不谈。”
李渊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好,很好。传朕旨意,明日,召李勣,单独觐见。”他要亲自问问,这足以改变江山格局的力量,到底是什么!
……
夜幕降临,太极殿内依旧灯火通明。
萧羽坐在那张曾经只属于帝王的龙案之后,从容地批阅着最后一本奏折。他的速度极快,却条理清晰,笔下的朱批,往往一语中的。
李渊这时走了过来,静静地看着,眼中满是欣赏。待萧羽放下朱笔,他才开口:“今日之事,你怎么看?”
萧羽头也未抬,声音平静无波:“秦王主导,太子推波助澜。一个想借御史之口试探父皇的底线,顺便将我与朝中清流彻底对立。另一个,则想看我们斗个两败俱伤,他好坐收渔利。”
他将那盘根错节的阴谋,三言两语便剖析得干干净净。
李渊的脸色,瞬间阴沉下来。他尚在春秋鼎盛之年,他的儿子们,就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始了内斗与算计,甚至不惜将整个朝堂当作战场!一股混杂着愤怒与失望的情绪,在他胸中翻涌。
“我不和谁争,谁和我争我也不屑。”萧羽终于抬起头,目光直视李渊,“但他们若非要来招惹我,我也不会客气。”
李渊的心猛地一沉。他毫不怀疑,以萧羽的手段和藏在暗处的实力,真到了那一步,他的那几个儿子,绝无活路。
这位九五之尊,此刻竟像一个为子女操碎了心的老父亲,语气中带上了一丝恳求:“萧羽,答应朕。日后,无论他们如何,或是与朝中哪位大臣起了冲突,你先告诉朕。由朕,来替你出头!”
萧羽看着李渊眼中的期盼与担忧,沉默了片刻,终是点了点头。
“好。”
他答应了。但他心中,依旧有自己的底线。
看着萧羽离去的背影,李渊眼中的温情与恳求,瞬间化为彻骨的冰寒。
他要替萧羽出头?好!现在就出!
“来人!”李渊的声音,如万载寒冰,在空旷的大殿中回响,“传朕旨意,立刻将太子建成、秦王世民、齐王元吉,全部给朕叫到太极殿来!”
片刻之后,李建成、李世民等人匆匆赶到,见李渊面沉似水,心中皆是一突。
“跪下!”李渊一声怒喝。
三人不敢违逆,齐齐跪倒在地。
李渊走下御阶,居高临下地看着他们,眼中是毫不掩饰的失望与怒火。
“你们的那些小动作,真当朕是瞎子吗?”
“朕警告你们,虎啸候,是朕的底线!以后,谁再敢把手伸到他身上,休怪朕,不念父子之情!”
话音未落,他猛地一指殿外,声音冷得足以将人的骨髓冻结。
“都给朕滚出去!在殿外跪着!没有朕的命令,谁也不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