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寡人要你们效忠虎啸候
长安城,太极殿。龙涎香的青烟,自殿角的三足金炉中袅袅升起,盘旋而上,触碰到那高悬的藻井,又缓缓散开。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无形的威压,沉重得让人的呼吸都变得小心翼翼。
李渊端坐于龙椅之上,一身玄色常服,面容平静,深邃的目光垂落,看不出喜怒。
他的面前,恭敬地站着三位大唐军方权势最盛的人物。
左武卫大将军,丘行恭。
左卫大将军,侯君集。
以及,以文臣之身,总领京畿兵马的尚书左仆射,裴寂。
这三人,掌握着大唐最精锐的京畿三大营,是长安城真正的定海神针。
“三大营的兵士,精神面貌都很好。”
李渊终于开口,声音平缓,却在空旷的大殿中,带着一种天然的回响。
“丘卿家治军严谨,侯卿家练兵有方,裴卿家调度得当,寡人很满意。”
“此乃臣等分内之事,不敢居功。”
三人齐齐躬身,声音洪亮。
“分内之事,也需尽心尽力才能做好。”
李渊的指节,轻轻敲击着龙椅的扶手,发出沉闷的声响。
他的目光,从丘行恭那张古井无波的脸上扫过,最终,落在了侯君集与裴寂的身上。
“两位卿家,对虎啸候萧羽,如何看?”
问题来得突兀。
侯君集与裴寂的心,同时咯噔一下。
虎啸候。
这个封号,如今在大唐,早已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自覆灭吐谷浑,拓土千里之后,冠军侯萧羽,便被陛下破格加封,赐号“虎啸”,其意为,虎啸山林,威震四方。
其权势之盛,早已超越了寻常的王侯。
“陛下是觉得,寡人对他的封赏,太过逾制了吗?”
李渊的语气依旧平淡,可这个问题,却像一柄无形的利刃,悬在了两人的头顶。
侯君集与裴寂,飞快地对视了一眼。他们都是在刀口上舔血,在朝堂中沉浮了半辈子的人精,岂会听不出这问题背后的深意。
这不是在问他们的看法。
这是在试探他们的立场。
侯君集的脑子转得飞快,他上前一步,躬身抱拳,声音铿锵有力。
“回陛下,臣以为,虎啸候之功,惊天动地。”
“他平定西秦,覆灭吐谷浑,为我大唐开疆拓土,此乃不世之功。”
“更何况,臣听闻,虎啸候在军中,身先士卒,与兵同食,赏罚分明,早已尽得三军之心。”
“他用兵如神,谋略如渊,实乃天生的将帅之才。”
“以虎啸之名,封赏不世之功,臣以为,非但不过,反而是陛下圣明,不拘一格降人才的体现。大唐有虎啸候,乃国之幸事!”
裴寂紧随其后,他的话语,则更显圆滑。
“侯将军所言极是。”
“虎啸候不仅有赫赫战功,更解了长安之危,其手段通神,非我等凡人可以揣度。”
“陛下敕封虎啸候,乃是向天下昭示,我大唐,有功必赏,有能必用。此举,足以让天下英才,尽归我大唐。陛下此举,高瞻远瞩,臣,心悦诚服。”
两人的回答,滴水不漏。
既肯定了萧羽的功绩,又将一切都归功于皇帝的圣明。
李渊听完,脸上依旧没有什么表情。
他只是点了点头,似乎对这个回答,还算满意。
大殿内的气氛,稍稍缓和了一些。
可下一秒,李渊的话,却让这刚刚缓和的气氛,瞬间冻结,坠入冰窟。
“你们说的,都是场面话。”
李渊的声音,冷了下来。
“寡人想听的,不是这些。”
他身体微微前倾,那双属于帝王的眼睛,死死地盯着侯君集与裴寂,一股恐怖的压力,扑面而来。
“寡人问你们,你们钦佩他,敬畏他。”
“但,这不够。”
“如果,寡人现在下令,要你们为他效忠,为他赴死。将你们手中的兵权,你们的身家性命,你们的一切,都交到他的手上。”“你们,可愿意?”
轰!
侯君集与裴寂只觉得脑子里一声炸雷。
两人浑身僵硬,如遭雷击,冷汗,瞬间从额角滑落。
这话是什么意思?
为虎啸候效忠?为他赴死?
这是一个皇帝,该对自己的臣子说的话吗?
这已经不是试探了。
这是在逼他们站队,逼他们做出一个,足以决定家族生死存亡的抉择!
两人瞬间想到了朝堂之上,那两位早已权势滔天的皇子。
太子,李建成。
秦王,李世民。
陛下这是……要扶持第三方势力,来制衡太子与秦王吗?
可虎啸候,终究只是一个外姓王侯,他凭什么?
无数个念头,在两人脑中疯狂闪过,可他们却不敢开口,一个字都不敢说。
说错一个字,便是万劫不复。
大殿之内,死一般的寂静。
只有龙涎香的青烟,还在不知疲倦地缭绕。
侯君集和裴寂的后背,早已被冷汗湿透。
他们能感觉到,皇帝的目光,如同实质,压得他们几乎喘不过气来。
就在这令人窒息的沉默中,一直站在一旁,仿佛入定老僧般的丘行恭,忽然,轻轻地咳嗽了一声。
这一声咳嗽,打破了死寂。
也像一道闪电,劈开了侯君集与裴寂脑中的迷雾。
他们猛地转头,看向丘行恭。
却见这位治军如山,向来不苟言笑的大将军,脸上,竟带着一种他们从未见过的,混杂着感慨与释然的复杂神情。
不对!事情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