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抵达济南机场上空
机舱内,王泽系好安全带,透过舷窗看着逐渐变小的地面。 随着高度上升,护卫队的营地很快变成了沙盘上的模型,蜿蜒的山路如同细线般延伸向远方。
阳光透过云层照射进来,在舱内投下斑驳的光影。
王定邦坐在驾驶座上,戴着皮质飞行手套的双手沉稳地操纵着这架庞然大物,仪表盘上数十个指针有规律地跳动着。
“高度8000米,航向东北,预计一小时后抵达第一个目标。”副驾驶的声音通过机内通讯系统清晰地传来,带着些许电流杂音。
王泽点点头,解开安全带站起身来。
机舱内的温度已经明显下降,他裹紧了飞行夹克,感受着金属地板传来的轻微震动,他扶着舱壁向后方走去。
穿过狭窄的通道,王泽来到弹舱区域。
为了这次任务,弹舱进行了特殊改装,拆除了所有标准化的炸弹挂架和电动投弹机构,裸露的舱壁上还能看到原先固定炸弹架的螺栓孔。
在弹舱中央,一台价值14万美元的诺顿m-1型轰炸瞄准仪被安装在特制底座上,它代表二战时期人类光学精密机械的巅峰。
这个价值相当于三架战斗机的精密仪器,其陀螺稳定系统可以在飞机剧烈机动时保持0001弧度的指向精度,相当于在万米高空能够分辨地面上一个汽油桶的大小。
它的黄铜齿轮组泛着油光,精密的光学镜片经过防雾处理。
瞄准仪连接着机腹的观测窗口,机组需要通过这个直径20厘米的强化玻璃窗进行目视瞄准。
考虑到万米高空的低温环境,所有活动部件涂抹了专用的-50c润滑脂。暴露在外的液压管路都包裹着石棉隔热层,关键电路加装了防冻套管。
整套系统在测试中展现出了惊人的精度,理论上能让炸弹准确命中直径30米内的目标。
不过,这些对人类来说堪称奇迹的精密仪器,在生化人机组面前却显得有些多余。
王定邦他们只需用肉眼观测就能达到比瞄准仪更高的精度,轻松计算出完美的投弹参数。
他们的能力让这套价值连城的设备沦为了摆设——就像给神枪手配了一个精美的瞄准镜,却发现他闭着眼睛也能百发百中。
四名机组人员正在做最后的检查,见王泽进来立即立正敬礼。
“老板,这玩意儿一点用都没有!”领头的生化人王贤拍着瞄准仪,语气中带着些许无奈,“您只需要在听到我们发出的指令时立即投弹即可。”
“行了,不用就不用吧,我知道了。”王泽摇摇头,语气中带着几分好笑,“好歹是十几万美金的东西,被你们糟蹋得一文不值。”
他转身走向舱门旁的特制座椅,手指轻轻抚过座椅上精心缝制的皮革。
这是专门为他设计的投弹位置,可以让他舒适地半躺着,从空间中取出炸弹直接扔出飞机。
他用力摇了摇座椅的固定支架,确认其稳固性后满意地点点头:“干得不错。”
检查完,王泽回到前方座位上,b-29“超级空中堡垒”的四台莱特r-3350发动机发出均匀的轰鸣,在万米高空中以每小时350公里的巡航速度平稳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