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山烟雨 作品

第115章 寻找老马(第2页)

我赶紧掏出十块钱递过去,生怕他反悔。

炉子拿到手里,沉甸甸的压手感更明显了。

我强压着激动,假装随意地把它塞进随身的帆布包里,尽量不露出破绽。

小潘见我买了个这玩意,知道我捡漏了,走出挺远才敢凑过来低声问我:“咋样小远,捡着了?”

我微微点了下头,没多说,生怕被别人听了去,节外生枝。

这炉子,凭我的眼力,九成九是个明代的仿古铜炉,虽然不是什么宣德炉那种顶级货,但是年份和工艺在那摆着,好好清理保养一下,转手卖个三五千跟玩儿似的。

这趟还没见着老马,先捞了个小漏,算是个开门红,好彩头。

礼拜四大集特别繁华,不仅沈阳道主街,连着哈密道、锦州道这几条岔路也全是人,摆摊的能一直蔓延到居民楼院墙根儿底下。

老马这老登,心眼子比他么莲藕芯子窟窿还多,摊位从来不固定,跟打游击似的,也不知道怕啥。

按说古玩这行当,钱货当面两清,打眼自负,天经地义,没有找后账这一说。也不知道这老狐狸是亏心事干多了怕鬼敲门,还是纯粹为了躲什么麻烦,每次开市都换窝。

我们仨在乌泱泱的人海里兜兜转转,脖子都抻酸了。从主街钻到岔路,又从岔路挤回主街,问了好几个脸熟的摊贩,都说今儿个没瞅见老马在常待的那几个地儿。

二牛累得直喘粗气,抱怨道:“你说的这个老马头,他是属耗子的吧?这么能钻!”

就在我琢磨着是不是老马今儿个家里有事,没来出摊,该换个时间再来,或者去鼓楼那边碰碰运气的时候,在不远处的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一个熟悉的身影正蹲坐在马扎上,面前铺着一块洗得发白的蓝布。

正是老马!

这老登,可真会挑地方!

“走,那老家伙搁那儿呢!”

我指着不远处熟悉的身影,冲着小潘和二牛比划道。

我们仨赶紧扒拉开人群,朝着老马挤过去。

老马今天打扮得还挺人模狗样,穿着一件半旧的藏青色中山装,洗得有点发白,但扣子却扣得一丝不苟。鼻梁上架着副金丝边的老花镜,镜片后边的小眼睛透着精光。

头发更是梳得溜光水滑,一丝不乱,手里还慢悠悠地盘着俩油光锃亮的核桃,盘的嘎啦嘎啦直响。猛一看,还真像个有学问的老教授。

可你再看他面前摊子上摆的那些玩意儿,瞬间就歇菜了,明眼人一下就能看出真假!

花花绿绿的“元青花”大罐,比“鬼谷子下山”还牛逼,釉色贼亮的“宋代”钧瓷盘子、画得歪歪扭扭的“唐伯虎”春宫图、一摞摞黄灿灿的“金元宝”、铜钱……打眼一扫,好家伙,百分之九十都是坑死人不偿命的假货、新活儿!剩下那百分之十,也就是些不值钱的乾隆通宝、道光通宝之类的普通清钱,品相还贼拉次。

说白了,也就他手里盘的那俩老核桃,包浆厚实,颜色深红,看着像是个老玩意儿。

我们仨往摊前一站,挡住了点光。

老马头都没抬,操着一口浓重的天津腔,慢悠悠地问:“介(这)位,瞅(看)点儿嘛(什么)?有相中的言语一声,价钱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