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何盼的实验(第2页)
他戴着双层乳胶手套,镊尖夹起刚刚去雄的稻穗。
这是第37组对照实验,父本是抗稻瘟病的&34;明恢63&34;,母本则是他们团队培育的脆秆突变体。通常这类远缘杂交的成功率不会超过8。
“沾上一点我放在量杯里的水。”
他吩咐一旁的汪东城,汪东城将即将用来授粉的羊毛笔放进量杯润湿。
&34;记录:北京时间14:27,进行人工授粉。&34;何盼对着录音笔说完,笔尖轻轻扫过柱头。
原本该呈乳白色的花粉管,在接触湿润的毛笔头的瞬间泛起奇异的蓝晕,像滴入水中的钢笔墨水般在子房壁晕染开来。
“咦,你这是什么水?怎么还有颜色。”’汪东城忍不住问。
何盼却盯着显微镜连接的数字屏,本该需要6小时才能完成的双受精过程,正在以百倍速推进。
“我的天,这怎么受精过程这么快?”郑小君平时负责记录,此刻也忍不住想爆粗口。
“看恒温箱里的样本。”何盼猛然想起他三天前用这个水注射过的杂交苗。
三人匆匆进入另一个房间,直奔恒温箱。
恒温箱里的第15组样本已经出现异常生长。
三天前注射过01ml灵液的杂交苗,此刻正顶开培养皿的透气膜疯狂抽条。全光谱灯下的水稻茎秆呈现出深海生物般的半透明质地,根系特别发达。
&34;细胞分裂素浓度超标四倍。&34;
郑小君立马调出数据,盯着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图,那些本该平滑的波峰像暴风雨中的海浪般剧烈起伏。更诡异的是电泳胶图——基因编辑标记的条带旁,凭空多出数道未知序列的亮带,仿佛有看不见的手在改写生命密码。
何盼的呼吸在培养箱玻璃上结出白霜,他咧开大大的笑朝着两个助手猛地抱上去!
“知道籼粳杂交为什么被称为天堑吗?”
何盼突然转身拉开低温种质库,冷雾涌出的瞬间,他布满血丝的眼睛亮得吓人。
“去年我们三百组材料里,只有四株成功分化出不定根。”
他抽出一管标记着“死亡样本”的玻璃瓶,褐色根系在福尔马林里像枯萎的水母触须。
“去年我何慕老师在海南基地晒脱三层皮,才把杂交成功率提高03个百分点!知道这瓶‘自然养分’让明恢63的基因渗透率涨了多少吗?”
他竖起三根手指,“4倍!4倍啊东城!”
“你添加进去的那个白色的溶液到底是什么?”
汪东城老早就想问了,可是记录在册的名字是“云雾液-苏”,他表示看不懂。
“是擂鼓村一个姑娘收集的云雾水汽,她说这是最自然的养分,能改善植物的成活率和环境不适性,我压根没想到这么好用!!!”
“这科学吗?”一向寡言的郑小君表示,他今天可能没有睡好。
“科学不科学的,你们不是看到数据了吗?”何盼很激动,他要马上去给慕教授打电话。
走廊却传来保密员的声音:“何教授,国安局给您的电话,麻烦您来接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