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毛豆品鉴大会(第2页)

“妙啊!” 教授推高眼镜,镜片后的眼睛亮得像发现新物种,

“这口感竟有几分像日本纳豆的幼嫩期,但更富层次。你们看这豆肉的纤维结构 ——”

他用筷子尖拨弄着破壳的豆子,“细密而柔韧,说明生长期昼夜温差控制得极好。甜度虽不高,却带着自然的鲜爽,简直是为凉拌菜量身定制!”

苏砚秋则默默拿手机的记事本记下:茶豆:鲜食极品。

季教授的筷子精准夹住一枚 &34;牛蹄黄&34;,深黄的豆荚在灯光下泛着蜡质光泽,饱满的弧度好似微缩的牛蹄。

豆粒入口的瞬间,牙齿甫一施压,厚实的豆肉便如黄油般化开,绵密的淀粉在舌尖铺陈开来,却毫无普通黄豆的干涩感,反而带着股温润的清甜,像是将秋日阳光的暖意都熬进了豆肉里。

细细咀嚼时,喉头先泛起谷物特有的醇厚,继而涌出丝丝缕缕的甘甜,那甜意并非直白的蔗糖味,而是混合着土壤芬芳与草木清香的复合滋味,如同在口腔里展开一幅金色的麦田画卷。

当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回甘如潮水般漫过整个味蕾,连呼吸间都萦绕着豆香,尾调里还隐约带着一丝灵液特有的清冽,仿佛给这浓郁的豆香蒙上了一层薄如蝉翼的月光。

&34;不可思议!&34; 季教授推了推滑到鼻尖的眼镜,&34;普通牛蹄黄淀粉含量虽高,但口感偏糙,这个品种却细腻得像莲子蓉。&34;

“这意味着 ——&34;

苏砚秋接话:&34;意味着做成豆粉会更易溶解,口感更丝滑!&34; 她又记在自己的手机记事本上。

何盼捏起一枚 &34;铁荚王&34;,深褐的豆荚硬如铠甲,纹路粗犷得像老农掌纹。

他费了些力气才掐开豆荚,却见里头的豆子泛着油润的哑光,形如饱满的橄榄,表皮竟透着淡淡金属光泽 。

豆子入口的瞬间,牙齿先触到柔韧的豆皮,咬破的刹那,内里的豆肉却出人意料地软糯,像是裹着层薄脆外壳的糯米团子。

咀嚼时,先是感受到纤维感十足的颗粒感,带着原始谷物的野性,后释放出惊人的绵密与香甜,不同于 &34;牛蹄黄&34; 的温润甜腻,&34;铁荚王&34; 的甜带着股泼辣的爽利,尾调里还藏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炭火香,像是被山民在灶膛余烬里焙烤过的野豆。

&34;这口感 &34; 何盼眼睛一亮,指尖摩挲着豆荚外壳,&34;外壳这么坚硬,按理说豆肉该偏柴,怎么会这么糯?&34;

季教授拿出自己随身携带的放大镜:

&34;你看豆壳内侧的绒毛,这里生成了一层天然果胶膜,蒸煮时会融化成黏合剂,把豆肉锁得更紧实。我吃起来感觉外脆内绵,嚼起来还有点弹牙。&34;

巫福星抢过话头:&34;我知道!就像法棍面包,外壳酥脆,内里柔软!&34; 她忽然抓起豆荚往嘴里送,&34;连壳一起嚼,居然有股焦香!像炒货店里的香酥豆!&34;

季教授若有所思地记录:&34;抗虫性极强的外壳 + 糯叽叽的内芯,完全可以开发成即食零食。”搞不好可以连壳一起吃。

苏砚秋认真记录着两位教授的评鉴意见,手指在手机键盘上敲击,偶尔标注出 “甜度阈值”“淀粉糊化温度” 等专业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