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种萝卜(第2页)

桂花婶子嗓门洪亮,带着掩饰不住的稀奇,她小心翼翼地从一个轮胎窝里摸出一枚还带着母鸡体温的、个头饱满的茶色鸡蛋,高高举起给旁边的大爷们看,

“个个都跟小拳头似的!这鸡可真争气!”

一个大爷一边麻利地将鸡蛋放进铺着干松针的网篮里,一边啧啧称奇,

“最难得的是干净!你们看!”

他指着刚捡过蛋的轮胎窝,“窝里清清爽爽,干草还是干爽的!蛋壳上一点污渍都没有!这鸡啊,都晓得爱干净,下蛋都找好地方,省了咱们多少清理功夫!要说这老罗家养的畜生就是比我们家养的好像要通人性些。”

他这话引来桂花婶大爷们一阵善意的哄笑和附和。

“桂花婶,鸡开始下蛋了吗?”苏砚秋凑过去,她都好久没管自己养的鸡了。

“哎呀,小秋啊,快来看,你家的鸡开始下蛋了,昨天你外婆让食堂打了碗蛋花汤,我的老天爷,那汤色金黄金黄的,蛋花嫩得跟云朵似的,满食堂飘香!喝一口,那鲜味儿能从舌头尖儿首窜到天灵盖!就一个字,绝!”

桂花婶忙把篮子里的鸡蛋展示给她看,有20来个。

苏砚秋走近,带着温和的笑意:

“几个鸡蛋,不值什么。大家这些天辛苦照料它们,吃点自家的蛋是应该的。鸡养得好,还不是亏得婶子和各位叔伯用心。”

她这话发自肺腑,她请的这些村里人,如今个个拎得清,责任心强。

连以前村里有名的几个“懒汉”,现在也把自己分内的事做得妥妥帖帖。

这变化,除了她给的待遇优厚,更是源于现在村里人有了奔头,她用人不拘泥年龄,不拘泥文化水平,像桂花婶这样的一级技术工,月薪6500在村里是就有十多个,最高的还有像张顺这样的8500一个月,跛脚的老杨都快70了还有6800呢!

现在他们谁不想当技术工?谁不想拿高工资?

下班回去,雷打不动打开中央七台农业频道看电视,认字的找村里的技术工借学习笔记,更或是抱着手机找儿女帮忙搜养殖视频,这都是村里里现在最常见的事情。

有了目标和收入,谁还有闲工夫去东家长西家短?

大家每天上班都带着劲儿,有了高收入,村里的大爷大妈也时尚起来,没事组队买个花草帽,买件羽绒服,再也不是以前那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样子,虽然还是种地,可就是比给自己家种过得好,过得快乐。

“哎呀,主要还是你这法子好!”桂花婶连忙摆手,脸上是学到真本事的满足感,

“半散养半野化,鸡活动得开,精神头足!田里淘汰的老菜叶子也处理了,鸡肥就近堆肥还田,这循环多省心!我家以前怎么就没想到呢?”

她现在说起来头头是道,俨然是养鸡专家。

“咦,你手里提的啥种子袋子?又去种啥了?”王大爷注意到苏砚秋另一只手里的东西,好奇地问,语气里带着关切。

毕竟这大冷天,苏砚秋又是从后山那块薄地里走过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