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海洋水稻推进研究

苏砚秋将行李随手搁在田埂边的工具棚旁,三步并作两步跨入伴生种植区。湿润的泥土在她脚下微微下陷,发出细微的咯吱声。

眼前的景象让她不自觉地放慢脚步——成排的黄豆苗已蹿到她小腿肚高度,青翠的茎秆上挂着晶莹的露珠,在晨光中像缀满了钻石。

"这长势...不错呀!"

她蹲下身,指尖轻轻拨开茂密的叶片。

下层丛生的万寿菊被修剪得恰到好处,保持着15厘米左右的理想高度,金黄色的花朵与翠绿的薄荷叶相映成趣。

更让她惊喜的是,土壤表层可见明显的蚯蚓粪便——这是生态平衡的最佳证明。

"俊哥,修剪把控得漂亮!"

苏砚秋回头笑道,"我之前还担心你会舍不得剪掉万寿菊的侧枝。"

她做了个剪刀开合的手势,"要知道少剪5厘米,遮光率就会增加30%;多剪5厘米,驱虫效果直接减半。"

唐俊挠挠后脑勺,晒得发红的脸上笑的露出洁白的牙齿:"你发来的那些对比图我都做成手机屏保了!"

他掏出手机晃了晃,锁屏正是不同修剪程度下的作物长势对比,"再说了,你才离开一周多,我要是这么快就把实验田搞砸,还不如直接回老家种红薯去!"

他忽然压低声音,指向远处正在劳作的身影:"不过说真的,这伴生种植太费人工了。"

只见这片田里二十几个戴着草帽的农人正弯腰在田间穿梭,每人手里都拿着特制的弧形修枝剪,

"光是控制薄荷的匍匐茎走向,每人每天最多只能照料两分地。要是扩大到那这人工简直是个不小的数字..."

"熬过伴生阶段就好。"

苏砚秋用手比划着,"等黄豆进入鼓粒期,万寿菊的驱虫任务就完成了,到时候直接可以拔除。"

她又说,"等到第三阶段共生阶段,还可以放入家禽除草,还能肥地。"

唐俊也点头:"我在见过类似操作,他们养的是鸡。"

"不过粤市湿度大,是不是选择水鸭更..."

"嗯嗯,可以!"苏砚秋打了个响指,"正想说这个。这边基地还没有规划开始养家禽,倒是可以计划起来了,具体可以参考一下擂鼓村。"

陈峰插嘴:“正想跟你讨论这个问题呢,现在堆肥的一些粪都是买来的,是时候养些家禽了。”

连着在地里忙了两天,每种作物都看得差不多了,该调整的也调整了,苏砚秋这才给慕教授打电话。

“喂,慕教授,我在粤市,听说现在水稻秧苗长势很好?”

苏砚秋也不刻意寒暄,她的时间紧张便直蹦主题。

“嗯,幸亏你的提醒,现在的数据检测比上次的强上不少,只是还有一段时间才会抽穗。”慕清华声音柔和。

“我这里有个关于海水转化浇灌稻田的设想,可以验证,要是成功,你们的水稻试验还可以再进一步。”苏砚秋直接说。

“什么?海洋水稻直接转化浇灌水稻??!!”慕教授震惊了。

“嗯,我这会方便过来实验室吗?”苏砚秋问。

“方便方便,你在哪里我让人来接你!!!”慕教授激动的挂了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