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箫冷月 作品

第140章 数垢荒漠(第2页)

张美玲感觉后颈汗毛竖起。当她把阿莎标注的日期输入系统后,那些零散的降水记录突然连成了完整的曲线——当年雨季确实迟到了,但晨露量是往年的三倍。气象站的标准仪器根本不会记录这种微量水汽。

帐篷外传来欢呼。几个年轻人围着篝火跳舞,手机屏幕上是水文仪生成的3d云图——穆萨歌声中的“露水密码”,在模型中呈现为细密的蓝色气旋。

移民城市选址会议在沙尘暴中召开.

临时会议室是用货柜箱改装的,联合国旗在空调外机上猎猎作响。汤姆的Ar眼镜不断闪现红色警告,全息地图上,计划中的新城位置被标注着“数据可信度不足37%”。

“这里。”贝都因长老突然用拐杖戳向地图边缘的空白区,“白骆驼坟场。”他布满老年斑的手在虚空中画出复杂的符号,“地下有暗河在唱歌。”

汤姆刚要反驳,张美玲突然插入卫星地图。热成像显示长老所指区域地表温度比周边低2.3度,这正是地下含水层的典型特征。更诡异的是,该区域轮廓酷似长老手杖顶端镶嵌的骆驼骨骸。

“我们需要科学依据……”

“这就是科学。”张美玲启动水文仪,播放昨晚录制的《掘井歌》。随着苍凉的男声吟唱,声波图谱同步转化为地下水脉模拟图——与卫星数据叠加后,竟呈现出完整的蓄水层结构。

卡迪尔就是在这时闯进来的。男孩拄着铁管焊成的拐杖,肿胀的膝盖把裤腿撑得发亮。他径直走到全息地图前,用畸形的食指在沙地上画出血色路线——那是他家族七次迁徙留下的轨迹,每次停顿处都标着动物骸骨的数量。

“不能在这里建城。”他喘着气说,身后的母亲捧着一陶罐发黑的井水,\"“地下睡着毒龙。”

张美玲突然想起水泵房墙上的荧光数据。当她将卡迪尔的手绘地图扫描进系统时,所有“毒龙标记点”都对应着氟化物超标区域。而汤姆引以为傲的卫星勘探,居然漏掉了这些致命的地下陷阱。

沙尘暴在此时达到顶峰。货柜箱发出不堪重负的呻吟,Ar投影在风沙中扭曲成诡异的光带。长老的白袍被狂风掀起,露出腰间别着的两代通讯工具——黄铜星盘与卫星电话在沙粒击打下叮当作响。

深夜,张美玲在发电机旁发现了阿莎。

女孩正用水果刀撬开磁带的塑料外壳,带基在月光下像条闪烁的银河。“我想把爷爷的歌声录在旁边。”她指着磁带末端的空白处,“这样雷雨和驼铃就能永远挨在一起。”

远处传来发动机的轰鸣。三辆联合国水罐车在夜色中驶向新城选址地,车尾的钢印在月光下清晰可辨——2009年生产,和难民营那批是同一型号。

张美玲突然夺过磁带冲向帐篷。当老式录音机吞入这盘跨越二十年的记忆载体时,沙沙的电流声中突然爆发出惊人的雷鸣。1999年的暴雨与2027年的驼铃在时空中相撞,水文仪的屏幕炸开无数蓝色光点。

在监控器看不见的沙丘背面,卡迪尔正用铁拐杖在岩壁上刻下新的毒龙标记。他畸变的指关节摩擦岩石发出刺耳声响,像某种古老的预警系统正在苏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