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数据绿洲(第2页)
3个小时后,气象站传来惊人数据:光合作用服务器记录的风速变化,精准预测了沙尘暴的移动轨迹。刘宇在实验日志上记录:“每株蕨类的摇摆频率,对应着不同海拔的气流扰动。”
阿米娜的伤口感染恶化时,苔藓分泌的抗生素救了她一命。部落长老用石碗收集黏液那天,李墨飞收到了雅各布快递来的骆驼奶硬盘——里面存着被盗气候数据的备份。
在临时搭建的医疗帐篷里,刘宇教会阿米娜用椰枣叶纤维包扎伤口。女孩的血液样本显示,某种古老的免疫基因正在被苔藓激活。帐篷外,部落青年用驼毛毯收集苔藓孢子,说要带回绿洲修复枯竭的水井。
监控屏的异常数据流像心电图般抽搐时,李墨飞刚咽下第3杯黑咖啡。他拖动鼠标框选波形峰值,代码窗口弹出一串乱码——这是用植物代谢频率加密的数据包,与光合作用服务器的脉冲周期完全同步。
垃圾处理站的腐臭味提前30米预警。李墨飞打开手机电筒,光束扫过五个被酸液蚀穿的服务器外壳。乳白色黏液从散热孔渗出,在沙地上结成蛛网状的硬壳。他用镊子夹起片碎壳闻了闻,骆驼奶的膻味混着刺鼻的电解液气味直冲脑门。
“生物电解反应。”李墨飞对着通话中的刘宇说,“有人用发酵驼奶当导体,制造可控短路。”话音未落,脚边突然传来细碎的爆裂声——黏液硬壳正在释放甲烷气泡,每个气泡表面都浮着层彩虹色的油膜。
刘宇的惊呼从电话那头炸响:“我的种子……”
李墨飞转身时,看见通风管道的百叶窗正在渗出金粉。非洲铁木的花粉像微型降落伞飘落,触地瞬间腾起淡绿色烟雾。他下意识屏息后退,却发现烟雾所到之处,监控探头纷纷冒起青烟。
“快出来!”刘宇冲进垃圾站,左手攥着开花的种子吊坠。玻璃瓶裂成蛛网状,嫩黄色花蕊间喷出的花粉粘在服务器残骸上,与驼奶黏液发生剧烈反应。两人退到门外时,菌丝网络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覆盖金属表面。
应急灯亮起时,残骸已被灰白色菌膜完全包裹。李墨飞用激光笔照射菌膜表面,光斑处浮现出类似电路板的纹路。“这是生物加密层,”刘宇将显微镜对准菌丝节点,“每段菌丝都在分泌不同ph值的消化液,形成二进制编码。”
他们用无菌棉签采集菌膜样本时,发现残留的驼奶正在被分解成透明凝胶。李墨飞的辐射检测仪突然蜂鸣——凝胶的β射线强度达到医用同位素级别。刘宇撕下实验日志的一角,纸片接触凝胶的瞬间被蚀刻出气候城市的经纬坐标。
“有人在用原始生物技术对抗我们。”李墨飞用镊子挑起凝胶块,它在月光下折射出迪拜塔的轮廓,“这些菌丝网络能自主选择导电通路,比我们的安全系统更……”
他的话被突如其来的震动打断。菌膜包裹的服务器残骸突然收缩变形,五台设备在30秒内坍缩成足球大小的金属茧。夜巡的安保员举枪冲进来时,只看到满地荧光菌丝正缓缓沉入沙地,像退潮时消失的浪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