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懂云天 作品

第1章 暴风宇宙的风洞坐标

卧龙舱的跃迁引擎发出最后一声低鸣时,叶云天正盯着舷窗。窗外的星河流淌速度骤然加快,像被倒入漏斗的颜料,瞬间被压缩成一道刺眼的白光。三秒后,白光炸开,无数细碎的光点如同被狂风撕碎的纸屑,在黑暗中无序飘散——他们已经进入了暴风宇宙的边缘。

“能量乱流强度2.7特斯拉,超过安全阈值30%。”林月瞳的声音通过通讯器传来,带着电流的滋滋声,“但护盾的本源能量在自动适配,风元素的波动频率正在同步。”

叶云天转头看向身旁的叶云添。这位刚苏醒三个月的“控风者”正闭着眼,指尖悬浮着一缕透明的气流,气流的震颤频率与舱壁的嗡鸣逐渐一致。他的睫毛上凝结着细小的冰晶——那是跃迁时的空间低温造成的,但冰晶并未坠落,反而随着气流的旋转缓缓升空,在半空中化为雾气。

“这里的风,连物理规则都在啃食。”叶云添睁开眼,瞳孔里映着窗外扭曲的星光,“你看那些恒星的光,本该沿直线传播,却被气流掰成了螺旋状。这不是自然形成的乱流,是‘无序之风’留下的‘思维痕迹’。”

弹弹1号的全息影像在主控台前亮起,依旧是那团淡紫色的数据流。它突然伸出一条纤细的触须,指向舷窗右侧——那里有一片呈楔形的黑暗区域,边缘的星光像是被什么东西硬生生截断,断口处残留着锯齿状的能量波纹。

“检测到高强度空间撕裂信号,”弹弹1号的电子音带着明显的波动,“与‘宇宙风暴源点’的基础特征匹配度79%。”

叶云天调出星图,第七殖民星的坐标正闪烁着红色警告。三个月前,叶云添在卧龙舱的观测台上,曾用气流在空气中勾勒过这颗星球的轮廓——那时它还是暴风宇宙的“风眼锚点”,依靠稳定的飓风环流维持着周围星系的引力平衡。而现在,星图上的坐标周围,环绕着密密麻麻的红色警戒线。

“还有三分钟抵达预定轨道。”叶云天调整操纵杆,卧龙舱轻微震颤了一下,避开了一片突然横亘在前方的、由金属碎片组成的星云。那些碎片大小不一,小的如砂砾,大的堪比小型陨石,却都以相同的频率旋转着,边缘泛着诡异的青灰色光芒。

叶云添的手指突然按住了眉心。他的呼吸变得急促,袖口的风纹刺绣像是活了过来,在布料上扭曲成痛苦的形状。“是‘混乱代码’的残留……”他低声说,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这些碎片里,还锁着星球被吞噬时的最后一阵风。”

风之荒漠

卧龙舱进入第七殖民星轨道时,叶云天沉默了足足半分钟。

从高空俯瞰,这颗星球已经失去了球体的规整轮廓,表面布满了深浅不一的环形沟壑,最深的一道几乎贯穿了大半个星球,像被巨斧劈开的伤口。那些沟壑的边缘泛着金属般的冷光,探测器显示,其土壤成分中,铁元素的含量高达63%——这在三个月前的报告里,还只是11%。

“是风洞的高速气流剥离了表层土壤,只剩下金属内核。”叶云添的声音有些沙哑,他指着一道直径约三千公里的环形风痕,“你看它的走向,顺时针旋转到一半,突然毫无征兆地变成了逆时针,这违反了科里奥利力的基本规律。”

林月瞳操控着小型探测无人机飞离船舱,无人机刚穿过稀薄的大气层,画面就开始剧烈抖动。镜头里,地面上的沙砾并非静止或随风滚动,而是像沸腾的水般上下跳跃,每一粒沙砾都在进行着无规则的三维运动,时而悬浮,时而俯冲,仿佛被无数只无形的手拉扯。

“无人机的陀螺仪失效了。”林月瞳皱眉看着屏幕上乱跳的数据,“这里的重力场被扭曲成了蜂窝状,每个区域的重力加速度都在随机变化。”

叶云天决定降落。当卧龙舱的起落架接触地面时,发出了刺耳的摩擦声——地表坚硬得像淬火后的钢铁。舱门打开,一股夹杂着金属碎屑的狂风瞬间灌了进来,打在脸上如同细密的针。

叶云添第一个走出去,他赤脚踩在地面上,那些跳跃的沙砾在接触到他皮肤的瞬间,竟奇迹般地安静了下来,形成一个直径约两米的圆形“安全区”。“控风者的本源能量能暂时中和混乱代码,”他解释道,弯腰捡起一块边缘锋利的金属碎片,“但维持不了太久。”

叶云天凑近观察那块碎片。它的表面刻着无数细小的螺旋纹路,与卧龙舱黑色石板上的文字有几分相似,只是这些纹路在不断地自我拆解、重组,像一行永远编译不完的错误代码。“这是‘风之记忆’被污染后的形态,”叶云添指尖拂过纹路,碎片突然剧烈震动起来,发出尖锐的嗡鸣,“每块碎片都在重复星球被吞噬时的最后状态。”

他们沿着最大的那道环形风痕行走,风痕的内壁光滑如镜,倒映出三个扭曲变形的影子。叶云天注意到,风痕的底部镶嵌着一些半透明的晶体,里面封存着淡蓝色的气流,那些气流在晶体内做着毫无规律的运动,时而凝聚成球体,时而扩散成雾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