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碧水长流,生生不息(第2页)
"这是我们的校训。"小女孩骄傲地挺了挺胸,辫子上的丝带晃了晃,"老师说,这是很久很久以前,一位叫'西博士'的科学家告诉我们的道理。他还做过一个水循环模型,现在就放在村史馆里呢,用玻璃做的,可漂亮了!"叶可西的眼眶微微发热,他想起自己在新能源基地展示的水循环模型,用的是废弃的管道和塑料板,粗糙得很。那时他站在模型前,对着寥寥几个听众说:"物理规律告诉我们,没有永恒的索取,只有平衡的循环。"原来,那些话真的穿过了时间,变成了孩子们胸前的校训,变成了村史馆里的展品。
他们走到一个小型的社区广场,广场是用透水砖铺的,砖缝里长着青苔。广场中央的全息屏幕有一人高,正播放着全球新闻。主播的声音清晰而温和,像春风拂过湖面:
"……截至今日,全球已建成1200座跨流域调水工程,全部采用生态友好型设计,坝体使用可降解材料,输水渠沿岸种植固土植物,最大限度减少对自然河道的影响。联合国水资源委员会发布的年度报告显示,得益于远古流传的'水文化'传统——从黄河流域的'疏堵结合'治水理念,到雨林部落的'水养树,树养人'歌谣,从工业时代的净水技术雏形,到现代城市的阶梯水价制度,再到新能源与水循环的协同发展模式——人类在发展进程中始终坚守着节水与环保的核心原则,地球生态系统已完全恢复至史前水平……"
屏幕上闪过一系列画面:黄河故道上,现代化的水利工程与古老的渠系遗址和谐共存,无人机飞过,能看到新渠与旧渠像两条平行线,流淌在同一片土地上;南方雨林里,土着居民穿着传统的麻布衣裳,与穿白大褂的科学家一起蹲在河边,手里拿着水质监测仪,数据实时传到云端;工业城市的污水处理厂变成了湿地公园,沉淀池里开满了荷花,黑天鹅在水面上游弋;孩子们在课堂上戴着简易vr设备,设备里的"北老师"正拿着一个地球仪,讲述"水的故事"——那"北老师"的声音,像极了叶可北年轻时的语调;图书馆里,《水与文明史》被放在最显眼的位置,封面是深蓝色的,上面那句"水是最严厉的裁判"用烫金字体印着,熠熠生辉。
"是我们……"叶可北喃喃道,他抬手按了按眼镜,镜片后面的泪水终于忍不住滑落,顺着脸颊滴在胸前的衣襟上。他看到屏幕上闪过的"疏堵结合"四个字,想起自己在水利博物馆里对着残缺的古籍发呆的日子,那时他总说:"古人比我们懂水,堵不如疏,这是老祖宗的智慧。"原来,那些被他反复念叨的话,真的被记住了。
林月瞳走到广场边的一个花坛前,花坛里种着一种她从未见过的蓝色花朵,花瓣像蝴蝶的翅膀,层层叠叠,上面滚动着露珠。旁边的标牌是木牌做的,上面写着:"月娘花——纪念那位教会我们与自然共生的先行者。"
"月娘……"林月瞳轻轻抚摸着花瓣,花瓣柔软得像天鹅绒,露珠沾在指尖,冰凉而真实。她想起雨林里的孩子们,那些光着脚丫、皮肤黝黑的小家伙,她教他们唱"水养树,树养人,人护水,才是根"的歌谣,教他们用树叶过滤雨水。原来它们没有消失,而是变成了一朵花的名字,年年盛开在花坛里,被孩子们指着说:"这是月娘花,是为了记住一个好人。"
叶云帝站在广场的另一侧,看着一群学生围着一位老者。老者头发花白,手里拿着一本泛黄的《水与文明史》,封面上的字迹已经有些模糊,但"明远"两个字依稀可见。他正在念诵序言:"历史从不重复,但教训总在回响。我见过太多因水而兴、因水而亡的文明,它们像沙滩上的脚印,潮水一来就没了痕迹。但我仍相信,只要人类记得水的珍贵,就能让文明的脚印留在岸边……"
"老师,这本书的作者'明远先生',真的见证了那么多文明的灭亡吗?"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女生问,眼里满是好奇。
老者笑了,眼角的皱纹挤在一起:"或许他是一位穿越时空的记录者吧。但重要的不是他是谁,而是他告诉我们的道理——水是文明的基石,珍惜水,就是珍惜文明本身。"
叶云帝的嘴角露出一丝释然的微笑。他记录了那么多消亡的故事,那些被风沙掩埋的城墙,那些干涸河床上的白骨,那些在最后一滴水里挣扎的眼睛……他曾以为这些故事会成为预言,却没想到,它们最终变成了警示的灯塔,照亮了人类前行的路。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像融化的金子,泼洒在河面上,波光粼粼。叶云天一家和叶云帝坐在河边的草地上,草叶被晒得暖暖的,带着阳光的味道。远处的孩子们依然在水中嬉戏,有个小男孩举着一块扁平的石头,正在打水漂,石头在水面上跳了三下,激起一圈圈涟漪,孩子们的笑声像银铃一样清脆,顺着水流飘向远方。
林月瞳拧开一瓶从自动饮水机接来的清水,饮水机是用太阳能供电的,上面画着一片水滴组成的树叶。她递给叶云帝,又给每个人都分了一瓶。清水在阳光下泛着淡淡的光泽,瓶身上印着一行字:"每一滴水,都连接着过去与未来。"
"看,"林月瞳的声音温柔而满足,她低头看着瓶身上的字,指尖轻轻划过,"一万年的等待,值得。"
叶云帝接过水瓶,瓶身的温度刚好,不冷不热。他与叶云天相视一笑,那笑容里有疲惫,有欣慰,有历经万年后的平静。一万年前,他们在实验室里看着"永生因子"发出微弱的蓝光时,从未想过永恒的生命会以这样的方式实现——不是在干涸的末日里孤独地存活,数着日子等待终结,而是在亲手守护的、充满生机的世界里,看着自己播下的种子开花结果,看着孩子们在河边欢笑,看着蝴蝶在花丛中飞舞。
叶可东、叶可南、叶可西、叶可北四个孩子并肩坐在河边,脚偶尔伸进清凉的河水里,水流从脚趾缝里钻过,带着小鱼的亲吻。他们没有说话,但彼此都能感受到对方心中的震撼与喜悦。叶可东想起自己计算过的生态恢复模型,那些密密麻麻的数据曾让他绝望;叶可南想起自己调试过的时空锚点,他总担心坐标会出错;叶可西想起自己在废墟里寻找水源的日子,每一口水都带着铁锈味;叶可北想起自己对着空荡荡的教室讲课的夜晚,那时他以为没人会听……而现在,他们共同坐在这条清澈的河边,看着水草在水底招摇,看着晚霞铺满天空。
河水缓缓流淌,绕过光滑的卵石,穿过茂密的森林,奔向远方,最终汇入大海。海水会在阳光的照耀下蒸发、升空,变成云朵,再变成雨水,落回这片土地,滋润草木,养育生灵。这是一个永恒的循环,正如文明的传承,正如希望的延续。
时空穿梭舱静静地停在不远处,舱体上的尘土被风吹走了一些,露出他们知道,他们不会再需要它了。因为他们已经回到了真正的"家"——一个青山绿水、万物和谐的地球,一个值得用永恒生命去守护的未来。
叶云天望着天边的晚霞,晚霞从金色变成了橙红,又渐渐染上紫蓝,倒映在河水中,让整条河都变成了彩色的绸带。他知道,这不是结束。人类与水的故事,与地球的故事,还将继续下去。或许未来还会有新的挑战,新的困境,但只要"珍惜"与"平衡"的理念还在,只要孩子们还在唱着"水养树,树养人"的歌谣,只要月娘花还在年年盛开,文明就会像这条河流一样,碧水长流,生生不息。
远处的村庄亮起了灯,暖黄色的光透过窗户洒在小路上,与天上的星光交相辉映。有晚归的村民哼着歌谣走过,歌声里唱着:"水是天上的云,云是地上的水,我们和水,永远是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