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懂云天 作品

第6章 年·恶化的临界点(第2页)

陈野别过头,不敢再看。他知道,这样的场景,此刻正在全球的各个城市上演——氧气骤降、水源枯竭、植物枯死,人类的生存空间,正在被一点点压缩。

而在沧溟市核心区的一栋老别墅里,81岁的叶云天正坐在阁楼的地板上,面前摊着一堆旧物。

这是叶云天的父亲留下的别墅,自从2050年父亲去世后,他就很少来这里。今天因为寒潮,核心区的人工氧幕出现故障,家里的供氧不稳定,他才想着来阁楼找找旧的氧气罐,却意外翻出了一个尘封的铁皮箱子。

箱子上的锁已经生锈,叶云天用扳手拧了半天才打开。里面没有氧气罐,只有一叠泛黄的图纸、一本厚厚的实验日志,还有一个银色的金属卡套——卡套里空着,只剩下两张褪色的标签,上面写着“云舟0号核心数据卡·A”“云舟0号核心数据卡·B”。

“云舟0号……”叶云天的手指轻轻拂过图纸上的字迹,眼眶突然有些发热。这是他28岁时画的设计图,上面还留着当年的咖啡渍,图纸边缘的空白处,写满了密密麻麻的修改笔记:“衍射角度需精确至0.001°”“B盒需加装生物缓冲层”“传送活物时需降低光波频率”……

他翻开实验日志,第一页的日期是2023年6月15日,那天正是他第一次用A盒和B盒传送草莓成功的日子。日志里的字迹从最初的工整,慢慢变得潦草,最后几页的字迹甚至有些颤抖——那是2025年,经费中断的时候。

“2025年9月12日:集团资金链断裂,父亲来电,实验室经费停付。”

“2025年9月15日:核心数据卡A、B已算出参数,尚未录入机器,实验室大门被锁。”

“2025年10月1日:最后一次去光隙实验室,云舟0号已断电,数据卡不知去向。放弃。”

叶云天的手猛地攥紧了日志,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五十年了,他一直以为当年的失败是因为技术不成熟,以为自己永远没能突破“长距离稳定传送”的难关,可现在才发现,他离成功只差两步——一张经费申请的通过,两张数据卡的录入。

“不是技术问题……是钱,是数据卡……”叶云天的声音沙哑,带着抑制不住的颤抖。他突然想起,当年光隙实验室的3号储物柜,他曾在那里放了一些重要的实验配件,说不定那两张数据卡,还在那里!

他挣扎着站起身,腿脚因为长时间蹲坐有些发麻,可他顾不上这些,抓起图纸和日志,就往楼下走。他的通讯器里还在播放着氧荒的新闻,可此刻,他的心里却燃起了一团火——一团被压抑了五十年的、名为“希望”的火。

“老周,是我,叶云天。”叶云天拨通了一个尘封已久的号码,电话那头是他当年的助手周明,现在已经退休在家,“你还记得云舟0号吗?当年的3号储物柜,你知道现在在哪吗?”

电话那头的周明愣了几秒,随即传来激动的声音:“叶教授?您还活着!3号储物柜……光隙实验室五年前改成了‘旧科技博物馆’,储物柜应该还在里面!您问这个干什么?难道……”

“我要重启云舟0号。”叶云天的眼神变得坚定,他看着窗外灰色的雪,看着远处闪烁的氧荒警报灯,“现在还来得及,我们还有机会,回到2025年,改变这一切。”

挂了电话,叶云天走到窗边,拿起一张云舟0号的设计图。图纸上的银白机器,在灰色的天光下,仿佛又亮起了淡蓝色的光晕——那是他28岁时,第一次成功传送草莓时,看到的光。

他知道,时间不多了。氧气还在下降,毒素还在扩散,10万人的死亡只是开始。但他更知道,自己不能再放弃了。这一次,他要找回那两张数据卡,修好云舟0号,把希望,传送到五十年前。

阁楼外的雪还在下,可叶云天的心里,却已经没有了寒冷。他小心翼翼地把图纸和日志收进包里,拿起门口的防霾服,毅然决然地走进了那片灰色的雪幕里——他要去旧科技博物馆,去找回那两张能改变未来的核心数据卡。

而在西区的清溪水源城,陈野刚帮居民们连接好临时过滤设备,通讯器就收到了一条陌生的信息,发件人备注是“叶云天”:

“我是叶云天,云舟0号的研发者。如果你想拯救植物,拯救这个世界,明天上午9点,来旧科技博物馆3号展厅。”

陈野看着信息,愣住了。这个名字,这个机器,他在老张头的旧日志里见过无数次。他抬头看向天空,灰色的雪不知何时停了,云层里透出一丝微弱的光——那是绝望的临界点上,重新燃起的,来自过去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