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懂云天 作品

第2章 年·无声的确认与半年攻坚(第2页)

操控台上的显示屏显示:“本次穿越结束,停留时间:19分58秒,时空锚点稳定度最低值:65%”。

“很好。”他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却没来得及休息——终端突然弹出一条红色警告:“时空坐标偏差值:+23分钟,检测到坐标漂移风险”。

第二部分:半年的修正之路

坐标漂移。

这是叶云舟在第二次穿越后遇到的第一个大麻烦。

他反复调取穿越时的数据流,发现当反物质能量环的功率超过80%时,时空坐标会出现微小的偏差——这次原本目标是2022年6月12日下午2点,结果实际落点是下午2点23分。如果偏差继续扩大,下次穿越到2025年时,很可能会偏离“云舟0号实验失败后一周”这个关键时间点,甚至可能穿到更早或更晚的时间,错过阻止“月瞳素”扩散的最佳时机。

更棘手的是“光波聚焦组件”。

他拆开“云舟0号”的能量环外壳,发现核心位置少了一个巴掌大的金属部件——这是爷爷日志里提到的“光波聚焦组件”,作用是将反物质能量聚焦成一道稳定的“时空通道”,没有它,能量会在穿越过程中持续损耗,别说停留两天,就算停留两小时都可能让锚点彻底崩解。可2082年的工业早已衰退,生产这种组件的工厂在2075年就倒闭了,市面上根本找不到替代品。

“难道要卡在这一步?”叶云舟坐在操控台前,手里拿着组件的设计图,眉头拧成了疙瘩。设计图上标注着“2030年代量产型号”,可现在是2082年,五十年前的零件,去哪里找?

“或许……旧科技博物馆有?”

一个念头突然冒出来。他想起爷爷生前提过,沪市有一座“旧科技博物馆”,专门收藏2020-2050年代的科技产品,从早期的智能手机到大型实验仪器,都有保存。只是后来因为环境恶化,博物馆搬到了地下,很少有人再去。

第二天一早,叶云舟背着背包,戴着防尘口罩,踏上了去博物馆的路。

地面上的风比实验室里更烈,细沙打在防护眼镜上,发出沙沙的响声。他走了两个小时,才找到博物馆的入口——一个隐藏在废弃商场地下的铁门,门上锈迹斑斑,挂着一块褪色的牌子:“旧科技博物馆,开放时间:每周三上午9点-11点”。

今天刚好是周三。

他推开铁门,一股混杂着灰尘和霉味的空气扑面而来。地下展厅里一片昏暗,只有几盏应急灯亮着,照亮了一排排玻璃展柜。展柜里摆着各种旧物件:2020年的智能手机、2035年的智能机器人、2040年的量子计算机模型……叶云舟的目光扫过展柜,最后停在角落的一个展厅——“实验仪器专区”。

他快步走过去,看到展柜里摆着几台2030年代的光学仪器,可翻遍了所有展柜,都没找到“光波聚焦组件”。就在他失望地准备离开时,身后传来一个沙哑的声音:“小伙子,你在找什么?”

叶云舟猛地回头——一个穿着灰色工装服的老人正站在他身后,手里拿着一把扫帚,头发花白,脸上布满皱纹,可眼睛却很亮,盯着他手里的组件设计图。

“您是?”

“我叫老陈,以前在这看仓库的。”老人笑了笑,指了指他手里的图,“这是2030年的光波聚焦组件吧?我当年在‘华光仪器厂’工作时,亲手组装过这个。”

叶云舟的眼睛瞬间亮了:“陈爷爷!您知道这个组件?您有吗?”

老陈愣了一下,随即叹了口气:“当年工厂倒闭时,我偷偷藏了一个,想着以后或许有用。你要这个做什么?现在还有人研究这个?”

叶云舟没隐瞒,把爷爷研发穿越机、自己要穿越回2025年拯救植物的事,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老陈听完,沉默了很久,然后突然抓住他的手:“你是叶云天的孙子?那个研究‘实体传送’的叶云天?”

叶云舟点头。

“我认识他!”老陈的声音有些激动,“2050年,他来我们厂订做过实验零件,我们一起加班了半个月,他还请我吃了碗牛肉面!他说他要做一台能‘穿越时空’的机器,拯救地球,当时我还以为他在说胡话……没想到,是真的。”

老陈领着叶云舟走到仓库深处,打开一个落满灰尘的铁箱子。箱子里放着一个用油纸包着的东西,打开油纸,里面正是一个崭新的光波聚焦组件——金属外壳泛着淡淡的银光,上面的接口还带着出厂时的保护膜。

“这个给你。”老陈把组件递给叶云舟,“当年我藏它,是觉得叶云天是个干实事的人,说不定以后真能用得上。现在看来,是天意。”

接下来的半年里,老陈成了叶云舟的“技术顾问”。

他不仅带来了光波聚焦组件,还带来了2030年代的《光学仪器维修手册》,帮叶云舟拆解了“云舟0号”的能量供给系统,重新焊接了老化的线路,还教他用“手动校准法”解决坐标漂移问题——“你爷爷当年就用过这个方法,把偏差控制在5分钟以内,你看,这里有他画的校准刻度。”老陈指着手册上的一行小字,那是爷爷年轻时的笔迹,带着青涩的棱角。

转机发生在第五个月。

叶云舟在整理爷爷的旧抽屉时,无意间摸到了抽屉夹层——里面藏着一个小小的铁盒,打开铁盒,里面放着半张数据卡残片,残片上印着几行模糊的数字:“坐标校准参数:x=3.21,y=5.78,z=1.94”。这正是解决“坐标漂移”的关键数据!

他立刻拿着残片去找老陈,两人对着手册研究了三天,终于把参数输入“时间校准模块”,还根据残片上的提示,在模块里加了一个“手动微调旋钮”——这样就算穿越时出现偏差,叶云舟也能在操控台上实时调整坐标。

半年后,2083年1月。

“云舟0号”的操控台前,叶云舟和老陈站在一起,看着显示屏上的数据:时空锚点稳定度92%,能量转化率91%,坐标偏差值0.3分钟,停留时间预估:48小时。

“成了。”老陈拍了拍叶云舟的肩膀,眼眶有些发红,“叶云天要是知道,肯定高兴。”

叶云舟点点头,手指抚过操控台上爷爷留下的划痕——那是2025年实验失败时,爷爷不小心划下的。他拿起背包,把完整的数据卡、“月瞳素”的缺陷报告,还有老陈帮忙做的“应急能量包”放进去。

手腕上的终端亮起,显示着目标时间:2025年6月18日。

那是爷爷放弃“云舟0号”的日子,也是他改写未来的开始。

“陈爷爷,等我回来。”叶云舟说。

“好,我在这等你,等你带回来好消息。”老陈笑着点头。

叶云舟深吸一口气,按下了“启动”按钮。

反物质能量环的蓝光这次变得格外稳定,像一片凝固的星海,将他的身影包裹。实验室的灯光不再闪烁,只有终端的绿光柔和地跳动着,仿佛在为他送行。

这一次,他不再是“惊鸿一瞥”的过客,而是带着希望的信使,要去和六十多年前的爷爷,并肩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