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懂云天 作品

终章 恩怨落幕与重启的方向(第2页)

“月瞳素的核心成分是绿藻提取物和量子活性因子,但之前的配方缺少‘基因锚定适配剂’,所以稳定性只有60%。”叶云舟指着全息屏上的分子结构模型,“现在补全的这个适配剂参数,能让稳定性提升到92%,足够支撑改良种子的基因活性。”

林月瞳站在旁边,手里拿着一支装有绿色液体的试管——那是根据新配方合成的第一支“稳定版月瞳素”,试管里的液体泛着柔和的微光,没有一丝沉淀。“我们已经准备好初代改良种子了。”她笑着说,指了指旁边的智能培育舱,“里面是小麦和水稻的种子,已经注射了月瞳素,正在模拟自然环境培育。”

培育舱的透明舱壁里,能看到一排排整齐的种子,每一颗种子都被包裹在淡绿色的营养凝胶里,凝胶表面的传感器实时显示着种子的活性:“活性值95%,基因锚定成功率88%,预计72小时后发芽。”

年轻叶云天则在实验室的另一角,调试着一台半人高的银色设备——那是他放弃修复“云舟0号”后,重新研发的“小型植物运输舱”。设备的顶端嵌着一个圆形的空间场发生器,侧面有一个透明的舱门,里面能容纳十盆幼苗。

“之前的‘云舟0号’太大,能量消耗也高,不适合大规模运输种子。”年轻叶云天按下设备上的启动键,空间场发生器周围浮现出淡淡的蓝色光晕,“这台运输舱用的是简化版空间场技术,能量消耗只有‘云舟0号’的五分之一,传送距离能覆盖整个星洲市,而且能通过全息监控实时调整舱内环境,保证种子在传送过程中不受损伤。”

说着,他把一盆抗衰草放进运输舱,关上舱门,在控制屏上输入“目标坐标:城东培育棚”,然后按下了“传送”键。

设备发出轻微的“嗡”声,蓝色的光晕闪烁了三下,舱门再次打开时,里面的抗衰草已经消失了。几秒钟后,实验室的全息通讯器响起,城东培育棚的工作人员发来消息:“运输舱已接收,抗衰草状态良好,活性值无变化!”

实验室里响起了短暂的欢呼声。叶云舟看着全息屏上稳定的月瞳素参数,林月瞳盯着培育舱里的种子,年轻叶云天检查着运输舱的能量数据——他们知道,这是“拯救植物计划”重启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接下来的几天,实验室里变得忙碌起来。林月瞳的团队每天监测培育舱里的种子,记录它们的生长数据;叶云舟则根据种子的活性反馈,微调月瞳素的配方;年轻叶云天则带着运输舱,往返于实验室和各个培育棚之间,测试不同距离的传送效果。

72小时后,培育舱里的第一颗小麦种子终于发芽了。淡绿色的嫩芽顶破营养凝胶,在智能灯光下舒展着叶片,传感器显示:“幼苗活性值93%,抗衰退基因表达正常。”

叶云舟、年轻叶云天和林月瞳围在培育舱前,看着那株小小的嫩芽,脸上都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叶云舟想起自己从2055年穿回来时,看到的是一片枯黄的土地,无数植物因为衰退症死亡;而现在,他们亲手培育出的改良幼苗,正带着希望,在实验室里生长。

“接下来,我们要扩大培育规模。”年轻叶云天拿出一份计划,投影在全息屏上,“先在城东、城西的两个培育棚种植改良小麦和水稻,用运输舱定期传送幼苗;等收获第一批种子后,再推广到其他城市。”

林月瞳点了点头,手里拿着新的月瞳素试管:“我们已经合成了100支稳定版月瞳素,足够培育1000颗种子。后续还能通过生物发酵技术,批量生产月瞳素。”

叶云舟看着全息屏上的计划,心里充满了期待。他知道,拯救植物的路还很长,还会遇到很多困难——比如如何让改良种子适应不同的气候,如何解决大规模运输的能量问题,如何应对可能出现的基因变异……但他不再担心,因为他们不再被恩怨纠缠,不再有内耗,而是拧成一股绳,朝着同一个目标前进。

实验室的窗外,天已经亮了。第一缕阳光透过玻璃照进来,落在培育舱里的嫩芽上,给嫩绿的叶片镀上了一层金色。叶云舟、年轻叶云天和林月瞳相视一笑,他们知道,这场跨越时空的拯救计划,终于摆脱了过去的阴影,步入了正轨。

而在遥远的未来,2055年的星洲市,一片郁郁葱葱的麦田里,一位白发老人正抚摸着金黄的麦穗——那是年老的叶云舟,他看着眼前的丰收景象,想起了2025年实验室里的那株嫩芽,嘴角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恩怨早已落幕,希望正在生长。拯救植物的故事,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