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年7月·云舟1号的蓝图(第2页)
叶云舟点头,将全息投影器切换到另一个界面——那是一本泛黄的纸质日志的扫描件,封面上写着“叶中秋实验记录(2020-2023)”,但里面的内容却被年轻叶云天的批注填满了。这是老年叶云天留给叶云舟的遗物,也是叶云舟穿越回来时,除了时空定位器之外,最重要的东西。
“时空坐标校准的算法,我来补。”叶云舟的指尖落在日志里一段模糊的手写批注上,“爷爷当年其实已经摸到了‘时空曲率补偿’的门,只是没来得及完善——你看这里,他写‘传送时需根据海拔、地磁强度调整参数,否则坐标会随地球自转偏移’。我结合2082年的时空理论,能把这个算法补全,到时候输入目标地点的经纬度、海拔,再同步实时地磁数据,偏差肯定能压到1米以内。”
就在两人敲定研发分工时,研发室的门被轻轻推开,林月瞳抱着一个透明的培育舱走了进来。舱内的营养液里,三株改良小麦幼苗正舒展着嫩绿色的叶片,叶片边缘还带着淡淡的荧光——那是“月瞳素”在发挥作用,既能加速生长,又能抑制毒素产生。
“正好你们在,给你们看个好东西。”林月瞳把培育舱放在工作台上,指了指舱壁上的显示屏,“这三株是用补全的‘月瞳素’配方培育的,播种后72小时发芽,现在已经长了5天,存活时间比之前的初代样本多了3天,毒素检测还是零。再过一周,就能结出种子,到时候正好给云舟1号做运输测试。”
叶云舟和年轻叶云天凑过去,看着培育舱里那抹鲜活的绿,心里像是被注入了一股暖流。在这个植物濒临灭绝、空气都带着毒素的时代,这几株幼苗,就是他们“拯救计划”的希望载体。
“我这边会加快聚焦器的测试,争取下月底完成初步组装。”年轻叶云天拿起笔,在白板上写下“7月30日:光波聚焦器样品测试”的字样。
叶云舟也在旁边补充:“我一周内把坐标校准算法整理出来,同步到云舟1号的控制系统里。”
林月瞳笑着点头,轻轻碰了碰培育舱:“那我就负责把‘测试样本’养好——等你们的云舟1号准备好了,我保证提供最健康的幼苗,咱们一起让改良种子,通过时空的‘通道’,送到需要它们的地方。”
研发室的灯光下,全息蓝图上的云舟1号轮廓越来越清晰,培育舱里的幼苗在营养液里轻轻晃动,三个年轻人的目光交汇在一起——没有了恩怨的牵绊,没有了技术的迷茫,他们此刻像三块精准咬合的齿轮,朝着同一个目标转动。
窗外的天空依旧是铅灰色,但研发室里的这束光、这抹绿、这份清晰的蓝图,却在悄然勾勒着一个不同的未来——一个植物复苏、天空变蓝的未来。而云舟1号,就是连接这个“现在”与那个“未来”的第一座桥梁,它的蓝图,正从这个7月开始,一步步从虚拟走向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