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年8月·技术瓶颈与突破(第2页)
解决了能量问题,叶云舟的目光又落回了光波聚焦器的参数漂移上。他回到自己的工位,打开全息存储器,调出2082年的“光波稳定技术档案”——里面记载着几十种解决参数漂移的方案,其中“磁约束环”的技术最成熟,原理是用强磁场将光波“箍”在固定的传播路径上,避免能量输出时的波动。
“叶云天,你看这个。”叶云舟招呼年轻叶云天过来,指着档案里的磁约束环设计图,“聚焦器参数漂移,本质是光波在高能量下发生了‘散射’。我们在聚焦器内部,沿着光波传播的路径,加装一个环形的强磁体——用钕铁硼磁体,磁性足够强,而且体积小,能嵌进现有聚焦器的结构里。磁场会形成一个‘通道’,把光波牢牢锁在里面,偏差肯定能降下来。”
年轻叶云天盯着设计图,手指在虚拟模型上模拟磁约束环的安装位置——聚焦器内部有一圈刚好能容纳磁环的凹槽,之前他以为那是设计冗余,没想到正好能用上。“我现在就画图纸,让加工车间连夜做样品!”他说着,抓起笔,在白板上快速勾勒出磁约束环的尺寸和安装步骤,眼底的疲惫被兴奋取代。
接下来的三天,实验室里几乎连轴转。老陈带着团队改造供电系统,将折叠式太阳能板安装在云舟1号的顶部,又在机身侧面加装了小型储氢罐和电解水装置;年轻叶云天则守在加工车间,盯着磁约束环的生产,每一个尺寸都亲自核对;叶云舟则同步优化磁约束环与聚焦器的适配参数,确保磁场强度与光波能量输出匹配。
8月15日清晨,当第一缕微弱的阳光透过实验室的窗户照进来时,第四次调试开始了。年轻叶云天启动云舟1号,太阳能板自动展开,吸收着稀薄的阳光,氢燃料电池的指示灯缓缓亮起绿色;叶云舟则盯着数据面板,看着光波聚焦器的能量输出一点点提升——50%、60%、80%、100%。
“参数偏差值:0.3米!”负责监控数据的工程师突然喊道,声音里带着惊喜。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屏幕上——红色的偏差值稳定在0.3米,再也没有往上跳。年轻叶云天按下传送按钮,一枚金属测试块瞬间消失,几秒钟后,接收平台传来消息:“测试块精准落地,位置偏差0.2米!”
实验室里爆发出一阵压抑的欢呼,年轻叶云天重重拍了拍叶云舟的肩膀,声音有些沙哑:“成了!真的成了!”
叶云舟笑着点头,目光却被门口传来的脚步声吸引——林月瞳抱着一个透明的培育舱,快步走了进来,脸上带着难以掩饰的笑容。舱内,几株成熟的小麦植株挺拔地立着,金黄色的麦穗饱满,叶片依旧是鲜亮的绿色,旁边还放着一份打印出来的检测报告。
“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林月瞳把培育舱放在工作台上,指着报告上的结论,“首批改良小麦种子,播种后7天就成熟了,现在已经存活了15天,没有任何坏死迹象。最重要的是——毒素检测报告显示,代谢毒素为零!土壤样本也没问题,没有检测出植物释放的有害物质!”
叶云舟和年轻叶云天凑过去,看着培育舱里饱满的麦穗,心里像是被灌满了暖流。这意味着,“植物拯救计划”的第一步——培育出安全、快速生长的改良植物,已经成功了。云舟1号解决了传送和能量的问题,林月瞳的团队解决了植物培育的问题,两个关键环节,终于在这个8月,同时实现了突破。
林月瞳轻轻拨了拨培育舱里的小麦叶片,笑着说:“等你们的云舟1号完全调试好,我们就可以开始传送幼苗了——到时候,这些种子就能在更广阔的土地上生长,让那些被污染的土地,重新长出绿色。”
叶云舟看着云舟1号顶部展开的太阳能板,在晨光中泛着柔和的光,又看了看培育舱里的小麦,突然觉得,窗外那铅灰色的天空,似乎也比之前明亮了一些。技术瓶颈被突破,植物培育首获成功,他们离“拯救未来”的目标,又近了一大步。而这一切,只是一个开始——一个属于云舟1号、属于改良植物、属于所有为“绿色未来”努力的人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