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懂云天 作品

第5章 凤凰古城的消散——空间重叠与双向传送(第2页)

“双向传送,实锤了。”林月瞳关掉视频,调出凤凰古城的粒子流动数据,“红色粒子(本宇宙)向通道中心汇聚,蓝色粒子(2号宇宙)从中心向外扩散,两者在通道中间交汇,形成了‘空间重叠区’——视频里的重叠画面,就是两个宇宙的空间在交汇时产生的视觉效果。”

叶云天走到空白区中心,探测器显示这里的跨空间粒子浓度是龙青大学城的1.5倍,蓝色粒子落在地上,形成了一层薄薄的淡蓝色粉末——那是2号宇宙的土壤颗粒。他弯腰捻起一点粉末,手指能感觉到细微的磨砂感,放在鼻尖闻了闻,有一股淡淡的金属腥味,和云舟1号启动时的气味一致。

“为什么是双向?”林月瞳的声音里带着困惑,“之前都是单向吸附,为什么到凤凰古城就变成双向了?”

叶云天站起身,看向远处的群山——那里有上世纪修建的旧输电线路,残波强度虽不如龙青大学城,但覆盖范围广,与古城地下的旧电缆(当年为古城供电的专线)形成了“残波网络”。“因为残波的共振强度够了,”他指着空白区边缘的旧电缆井盖,“单一的残波源只能支撑单向吸附,而残波网络形成的‘共振场’,能让通道达到‘双向贯通’的能量阈值。就像水管,水压不够时只能单向流水,水压够了,就能双向流动。”

他顿了顿,打开手机里的“通道扩张模型”,红色的预警区域已经覆盖了周边三个地级市:“现在通道的扩张速度是之前的1.8倍,按照这个速度,1个月内,残波浓度高的大型城市(比如旁边的省会)就会被波及。更危险的是,双向传送意味着2号宇宙的有害物质(比如高辐射土壤、有毒空气)会渗透到本宇宙,即使不被吸附,也会污染我们的环境。”

林月瞳拿出无菌箱,将残留的砖瓦和蓝色粉末装进去:“我需要立刻回实验室分析这些土壤和粉末,看看2号宇宙的物质有没有毒性,会不会对本宇宙的生态造成影响。另外,凤凰古城有5000名游客和居民,比龙青大学城少,但都是分散的个体,2号宇宙的环境能不能让他们存活,还是个未知数。”

叶云天点点头,目光再次投向空白区——这里曾是千年古城,承载着无数历史和记忆,现在却成了双向通道的“试验场”。他想起陈阳视频里的重叠画面,完好的古城和受损的古城叠在一起,像过去与未来的碰撞,又像两个宇宙的命运交织。

“通知所有监测点,重点监控残波网络覆盖的区域,”叶云天对林月瞳说,“另外,把双向传送的模型和2号宇宙的腐蚀痕迹图谱,发给国家科研院,请求调配更多的生态专家和空间物理学者——我们需要更多人,一起解决这个问题。”

林月瞳点点头,开始联系科研院。叶云天走到陈阳身边,看着他手机里的视频,画面里的重叠古城还在循环播放。“谢谢你,”叶云天说,“这段视频,可能是我们关闭通道的关键。”

陈阳摇摇头,眼神里满是惋惜:“我只是想拍个日出,没想到拍到了这个……希望你们能把古城找回来,那地方真的很美。”

叶云天没有回答,只是看向空白区的天空——那里的蓝色粒子还在缓慢浮动,像是在诉说2号宇宙的困境,又像是在警告本宇宙的危机。他知道,现在他们面对的不仅是技术难题,更是两个宇宙的命运抉择:关闭通道,可能意味着两个宇宙的物质交换中断,2号宇宙失去修复生态的希望;不关闭,本宇宙将面临物质流失和环境污染的双重灾难。

但他没有时间犹豫——凤凰古城的5000人还在2号宇宙,龙青大学城的2万人还在等待,更多的城市和生命还在面临威胁。他必须尽快找到既能关闭通道,又能拯救失踪者的方法,哪怕这条路比之前的“植物拯救计划”更难。

夕阳西下,余晖洒在空白区的地面上,淡蓝色的粒子在余晖中泛着微光。叶云天和林月瞳站在空白区边缘,身后是焦急的工作人员和记者,身前是通往另一个宇宙的“双向之门”。他们知道,这场跨越两个宇宙的战斗,已经进入了最关键的阶段,每一步都不能错,每一秒都不能浪费。

因为他们不仅要拯救本宇宙的地球,还要对另一个宇宙的生命负责——这是“拯救”的意义,也是他们作为科研者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