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懂云天 作品

第4章 全域覆盖·交通连产销(第2页)

“太准了!”张师傅顺利到达北部山区时,忍不住对着对讲机喊,“以前走山路,我总怕走错,现在跟着导航走,再远的路都不怕,还能准时到!”

随着50个地面定位基站全部投入使用,3号宇宙的农产品物流彻底变了样。以前从北部山区把水果运到南部港口,要走10天,现在只用1天半;从东部沿海把水稻运到西部高原,以前要7天,现在只用1天;全宇宙的农产品物流时间,平均缩短了80%,损耗率从过去的15%降到了3%以下。

物流通了,叶云天开始着手规划“科技种植带”——他知道,要实现全域覆盖,不能只靠零散的乡镇推广,得按地域特点,形成规模化、专业化的种植区域,让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的核心作物,再配上配套的仓储、加工和物流,才能真正实现“产销一体化”。

在中部平原,叶云天规划了“小麦种植带”——这里土壤肥沃,光照充足,适合种小麦。他组织农民统一用Ai播种机播种、智能滴灌系统灌溉、Ai除草机器人除草,还建了5座大型智能仓储中心和10个面粉加工站,飞行农用车每天穿梭在麦田、仓储中心和加工站之间,把新鲜收割的小麦及时运进仓库,再把加工好的面粉运到各个城市。

在南部沿海,规划了“水稻种植带”——这里降水充足,河网密布,适合种水稻。叶云天引进了适合沿海气候的优质稻种,还研发了“水上插秧机器人”,能在稻田里自动插秧,效率是人工的5倍。配套的仓储中心专门设计了防潮系统,加工站能把水稻加工成大米、米粉,通过飞行农用车,当天就能运到北部山区和西部高原。

在北部山区,规划了“果树种植带”——这里海拔高,昼夜温差大,适合种苹果、梨等水果。叶云天教农民们用温室育苗,用智能监测仪检测土壤湿度和养分,还建了水果保鲜加工站,能把新鲜水果加工成果酱、果干,延长保质期。飞行农用车能直接飞到山顶的果园,把水果运下山,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靠人力背着水果走山路。

等到三个科技种植带都运转起来时,3号宇宙的农业彻底变了样。中部平原的麦田一望无际,Ai机器人在田里忙碌,飞行农用车在高空形成一条条银色的航线;南部沿海的稻田里,水上插秧机器人在水面上穿梭,加工站里的米粉冒着热气;北部山区的果园里,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保鲜加工站的工人正忙着包装果酱。

农民们再也不用“靠天吃饭”了——播种前,小星会根据天气数据预测收成,给出最优种植方案;种植中,智能设备会实时监测作物生长情况,及时补水补肥;收获后,有仓储中心储存,有加工站增值,有飞行农用车运输,就算遇到灾害,也有抗灾科技兜底。

“今年的小麦亩产比去年翻了一倍!”中部平原的王大叔拿着合作社发的收成单,笑得合不拢嘴,“以前我家五亩地,一年收3000斤小麦,刚够一家人吃。现在能收6000斤,卖了粮食还能存不少钱,再也不用怕饿肚子了!”

南部沿海的李婶也高兴地说:“我家种的水稻,加工成米粉后,卖到了北部山区,一斤能多赚一块钱!以前想都不敢想,咱们的水稻能卖到那么远的地方!”

北部山区的张爷爷捧着刚加工好的苹果酱,给叶云天递了一瓶:“叶同志,你尝尝,这是用咱们果园的苹果做的,甜得很!以前咱们的水果只能在本地卖,现在通过飞行农用车,卖到了南部港口,还出口到了其他宇宙,咱们农民也能赚大钱了!”

叶云天接过苹果酱,尝了一口——清甜的苹果味在嘴里散开,带着阳光的味道。他抬头望向天空,只见十几辆飞行农用车正沿着空中航线飞行,银色的车身在阳光下泛着光,像是一条条连接各个种植带的纽带。远处的中部平原,小麦种植带的麦田泛着金黄;南部沿海,水稻种植带的稻田像一片绿色的海洋;北部山区,果树种植带的苹果挂满枝头——这就是他想看到的“全域覆盖”,是科技农业给3号宇宙带来的新生。

“接下来,咱们还要优化种植带的配套设施,再引进更先进的加工技术。”林月瞳走到叶云天身边,手里拿着新的规划图,“1号宇宙的赵凯说,他们有更好的稻种,能让亩产再提升20%,咱们下个月就能引进。”

叶云天点头,目光坚定。他知道,全域覆盖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从农业科技到生活科技,从3号宇宙到跨宇宙合作,还有更长的路要走。但看着眼前三个生机勃勃的科技种植带,看着农民们脸上的笑容,他更加确定,这条路走对了。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三个科技种植带上,飞行农用车还在天空中穿梭,像是在为这片土地编织一张“科技产销网”。3号宇宙的农业革新,已经从云芳镇的小试点,成长为覆盖全宇宙的大格局,而这张网,还在不断延伸,朝着更广阔的未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