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零件结构的“顿悟”——新穿越机的雏形
2026年4月的雨,把海龙镇的石板路浸得发亮。8号院实验室的灯光穿透雨幕,在湿漉漉的地面上投下一片长方形的光晕。叶云天坐在拆解台前,指尖捏着一把特制的纳米镊子,正小心翼翼地将一枚指甲盖大小的金属片从“重力模块”上剥离——这是刘丙牛的核心零件,上周修复时空锚点时,模块边缘出现了一道细微的裂痕,他要找出裂痕的成因。 拆解台的环形灯发出冷白色的光,将零件的每一处细节都照得纤毫毕现。暗银色的模块表面布满了螺旋状的纹路,那是2025年21人异能协同后留下的“共鸣痕迹”。叶云天将剥离的金属片放在显微镜下,目镜里立刻浮现出蜂窝状的内部结构,每个蜂窝孔中都嵌着一颗闪烁着淡蓝色微光的粒子——这是稳定后的“时空悖论能量”,也是穿越机得以运行的核心动力。
“还是没找到裂痕的源头。”他摘下目镜,揉了揉发酸的眼睛。桌上摊着厚厚的图纸,有2013年那版最初的核心设计图,也有2025年拯救原时间线后优化的“云月号”结构图。图纸旁的显示屏上,实时跳动着零件的能量输出数据,曲线平稳得像一条直线——这说明模块本身没有能量失衡,裂痕更像是“物理磨损”,而非“能量反噬”。
他拿起重力模块,凑近灯光仔细观察。当光线以45度角掠过螺旋纹路时,模块边缘的裂痕处突然反射出一道极细的光带——那光带并非来自外部光源,而是从裂痕内部透出来的。叶云天心头一动,立刻将模块固定在光谱分析仪上。
分析仪的探头缓缓贴近裂痕,屏幕上随即跳出一组数据:“材质成分:未知合金+时空粒子;能量频率:1.27hz(稳定);接口匹配度:98.3%……”
“98.3%?”叶云天皱起眉。按照之前的认知,20个零件的接口匹配度应该是“完全独立”的——它们各自对应不同异能者的能量场,只有通过21人协同才能形成共振。可这组数据显示,重力模块的裂痕处,竟然存在与另一枚零件的“接口匹配痕迹”。
他立刻从零件储存柜里取出“生命能量导管”——这是白仁参的核心零件,通体呈乳白色,表面有细密的管状纹路。叶云天将导管贴近重力模块的裂痕,奇迹发生了:当两者距离不足一厘米时,导管的管状纹路突然亮起,与重力模块的螺旋纹路精准对接,形成了一道完整的、相互缠绕的光链。
“自适配接口……”叶云天的呼吸瞬间急促起来。他几乎是颤抖着拿起第三枚零件——何里达的“视觉穿透镜片”,将其放在重力模块与生命导管的连接处。镜片刚一接触光链,就发出一道淡紫色的光芒,三枚零件瞬间形成了一个稳定的三角形,三角形中央浮现出一个模糊的时空坐标窗口,上面隐约显示着“海龙镇8号院”的字样。
显示屏上的能量数据骤然跳动:“总能耗:原机型40%;启动时间:2分钟(原机型15分钟);时空锚点连接强度:85%……”
“成功了?”叶云天猛地站起身,椅子在地板上划出刺耳的声响。他盯着那个三角形结构,大脑飞速运转——如果这三枚核心零件能通过自适配接口形成稳定结构,那是不是意味着,无需集齐20个零件、无需21人异能协同,就能启动穿越功能?
他立刻调整实验方案,将另外17枚零件移开,单独测试“重力模块+生命导管+视觉镜片”的组合。三次测试下来,结果惊人地一致:每次都能成功定位时空坐标,能耗稳定在原机型的40%左右,体积更是能压缩到一个手提箱大小——这比他最初的预期还要完美。
“云天?你怎么了?”实验室的门被推开,林月瞳举着一把滴水的雨伞走进来,看到拆解台上的三角形结构时,脸色瞬间变了,“你在干什么?谁让你单独测试核心零件的?”
“月瞳,你看这个。”叶云天的语气难掩兴奋,他指着显示屏上的数据,“它们有自适配接口!三枚核心零件就能启动穿越,体积缩小70%,能耗降低60%,以后再也不用临时召集异能者了。”
林月瞳没有看数据,而是蹲下身,仔细观察那三枚零件的连接部位。当她看到光链的缠绕形态时,眉头拧成了一个结:“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之前我们没发现这个接口?”